李振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那思镇茶蓝垌小学,广西钦州535016
摘要:小学中年级阶段,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关键阶段,该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有着衔接的帮助,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节点。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加符合小学当前阶段的学习需求,也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教师应该加强对语文教学计划的创设。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对策;
兴趣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懂得道理少,心理过程常常带有很大的无意识性。因此,要保持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的兴趣,就成了学生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进行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只有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快速的掌握知识。语文也是一样的,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唉声叹气”,“一写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对学习兴趣重要性的认知是一码事,而在实践中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另一码事。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引导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就更加突出。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敬的,充分信赖的。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对其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这种反感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反感。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从不发脾气,总是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也使他们感到这是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二、小学语文中段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教学内容结合日常生活元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关联,为学生展现出一个极具日常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与知识建立起联系,致使学生感受到与知识间产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诗词时,老师可以对学生先进行提问:“同学们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关于农历九月九日这个节日的习俗,大家都了解吗?”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开始积极地思索,学生们会想到,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其他学生纷纷发言,阐述了自己对这个节日的看法,成功地调动起课堂氛围。随之,教师接着提出问题:“那大家知道怎么度过重阳节吗?,作者的家乡是怎么度过重阳节的吗”学生纷纷表示不知道,对诗词便有了想要了解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走进”接下来的课程,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随着对诗词的进一步了解而得到了提升。
(二)使用先进教学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从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中转变过来,通过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展开教学,依托先进教学设备的辅助,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例如: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在网上找好的相关视频动画,引导学生进行观看,视频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后,纷纷笑得前俯后仰,并且对于胡萝卜先生胡子的用处,也有了各种猜想。随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视频调动起来,教师紧接着带入生字学习,引导学生用生字“萝、卜、晾、沾、愁”当中的任意文字对课文进行续写,猜测萝卜先生的胡子会遇到怎样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生动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创设趣味性疑问情境,加强学生探知欲望
对于好奇的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的普遍特点,小学生在探寻新事物上,有很长时间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趣味性很强的疑问情境,能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好奇心,加强了学生的探知欲望,对问题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守株待兔》时,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在这则文言文中,宋人用了什么方法,获得第一只兔子?从此,宋人是不是过上了每天都有兔子肉吃的生活吗?”教师的提问,成功地勾起了学生的探知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纷纷投入到了对文言文的阅读中,试图寻找出真正的答案。
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不可能完成高质量教学的目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在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时,揭示课题后,我会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写在一张纸上,并用直线划出相应的关系,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的训练,促使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知识的积累和想象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中,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知识的先导,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欲望。即使参与了学习,也是被动的参与学习。虽然,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所期望的目标,但我们能够正视小学生的实际问题,从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的捷径和不断创新自我的教学方式方法,重视培养学习兴趣,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林联胜.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105.
[2]李启舫.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数码设计,2018,6(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