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无缝线路的养护维修探讨 张岩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张岩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铁路已然成为交通体系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其作为我国基础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强化无缝线路养护维修能够保证铁路线路的质量安全。
        中铁三局集团运输工程分公司准格尔铁路运输段  山西省晋中市  030600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铁路已然成为交通体系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其作为我国基础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强化无缝线路养护维修能够保证铁路线路的质量安全。文章通过对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铁路无缝线路养护维修方法和管理措施。
        关键字:铁路线路;无缝线路;线路养护;养护维修
        引言
        铁路是铁路现代化的具体呈现,在现代铁路建设过程中,以轨道结构为主,与传统轨道结构相比,优势作用更加鲜明。铁路运营和轨道运行深度联系,必须多角度、系统化、深层次探究轨道运行中出现的病害。坚持修复原则,使用多种修复技术方法,高效处理病害,全面提升轨道结构修复质量,强化轨道管控,最大化降低各类病害发生概率以及运营成本,轨道高效运转的同时实现地区铁路运营效益目标。
        1我国铁路无缝线路维修管理模式
        铁路是运输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项运输路线,铁路运输承担着客运、货运任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铁路无缝线路按照设备使用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可灵活移动的的移动设备和不可移动的固定设备。电力设备、信号、运行轨道、路线等都属于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包括:车辆、列车。铁路无缝线路维修的管理与铁路运输质量息息相关。我国铁路管理模式建设初期受苏联影响较大,基本上照搬苏联的管理模式,所以,铁路运输的改革需求尤为迫切。我国铁路由铁路部门主管,通过专业管理部门的设置,实现客运处、货运处、公务处、电务处、机务处、车务处等专业部门的独立管理,并根据铁道部统一的行业政策和法规,制定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指导和监督其实施。基础设备所有权属于铁路局,分别设置车辆维修、公务、专务、政务区段、配电、更新改造等日常维修保养项目。在经营收益与财务管理方面,各站段无任何经营自主权,只有其法定的业务范围,收益来源于铁路局清算,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企业。
        2铁路无缝线路的养护维修现状
        2.1维修人员严重不足
        整体观念、标准意识、解决问题能力与岗位要求还有差距。近年来,结构性缺员和年龄老化现象凸显,加上人才培养周期长,激励机制不强,导致现场的工班长缺乏,年青职工整体业务水平无法适应当前生产需求,尤其是机械化、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使得高业务素质人才稀缺。
        2.2作业缺乏科学性
        在高铁轨道线路病害现场调查整治时,采用目视、弦线等测量方法,测量误差较大,不符合高铁精细化作业要求;使用轨道检查小车(相对测量)及轨道测量小车(绝对测量)测量轨道病害标准不统一,虽然绝对测量较相对测量精度要求高,但测量速度慢、效率低,作业后无法及时回检,不适用于轨道人工小垫小改整治病害。相对测量作业方法不科学,作业时数据定位有偏差,数据控制不准确导致的作业质量不理想,线路设备质量不均衡。
        2.3铁路无缝线路维修管理部门众多
        现代铁路运输部门的岗位众多,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专业部门,铁路无缝线路维修部门划分细致,部门较多,容易出现部门之间配合不到位的问题,使得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的工作量增加,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使国家铁路运输设备维修的成本增加,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此外,基础设备维修管理部门的安全责任和检测设备质量责任界限模糊、不明确,会出现推诿扯皮问题,基础设备的日常维修责任也不明确,容易形成安全漏洞。
        3铁路无缝线路的养护维修策略
        3.1强化源头管控,提升钢轨专业修理能力
        首先,强化轨面修理能力。企业要成立钢轨修理专业队伍或在车间维修工区细分打磨专修小组,并严把人员素质关,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完善作业标准、工作流程,挂钩工资绩效,激发职工积极性。强化打磨作业模式。

除了坚持周期修和状态修相结合外,企业还要实施大机打磨调查、设计、盯控、验收一体化模式,以及推广大、小机相结合作业模式,从而改善轮轨接触关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2规范高铁线路维修作业基本流程
        即按照“1+n”病害数理分析→病害病理分析→制定作业方案→逐级审批方案→提报作业计划→现场标识、作业方案实施→作业质量回检→作业质量评定流程优化高铁维修作业。“1+n”病害数理分析主要是对设备静态检查数据与多项(轨监、仪添、人工体感等)多次动态不良数据确定病害,并对病害进行分类汇总,综合分析,确定病害类型和等级,病害病理分析主要是根据病害类型和等级,明确检查项目、内容及范围,对病害进行现场调查、检查,并采集现场病害数据,进行病理数据分析查找病因,为制定整治方案提供依据。
        3.3站区管理模式
        站区管理模式将一个车站作为一个战区,在一个单元车站内,设置多个公务电务、车务、供电等岗位。其目的是增加运输组织的作用,提高管理效率和专业维修水平。在战区管理模式中,一级管理实施战区管理,二级管理通过专业工队进行管理。根据车站规模、车站人流量,车站等级等对固定资产的设备维修进行划分,由上层领导统一安排,以站长作为核心领导,组织和协调各个部门进行设备的专业维修。具体任务划分主要是以大领小,以等级较高的车站为领导中心,管辖周围附近一片区域的公务电务、供电房建等固定设施的维修工作,并组织人员进行生产运输。在任务进行过程中,主要由站长统筹负责,日常维修工作由不同片区的负责人作为副站长展开。这种战区管理模式是铁路系统的基础模式,产生较早,由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推广性不是很高。目前主要是部分合资铁路和一些地方铁路在使用。
        3.4落实保障机制
        第一,建立完善“五联合”“六必须”长效机制,坚持结构性源头治理,解决治标不治本的问题,降低故障率,减少应急处置工作。第二,规范作业标准。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固化整治模式,联合电务部门对结合部常见病害和整治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制订整治作业流程和作业技术标准,编制作业指导书。第三,企业要抓好五联合机制,就必须建立完善工电联整问题库和整治方案,形成“一站、一岔、一表”台账,及时落实道岔联整计划、材料和人力资源,与此同时,还要推进道岔大机脱杆捣固,以彻底解决工电结合部的顽症。除此之外,落实联整标准也是重点工作之一,企业需逐组道岔联合验收,并结合动静态检测数据来分析验证工电联整道岔作业质量,以确保道岔质量均衡提高。
        3.5开展线路维修技术攻关
        现有的轨道相对测量数据调整软件主要针对短波数据调整,长波数据调整通过手工方式输入,作业方案编制效率低。要积极研发能够对基础数据处理分析、拉坡设计轨道长波线型并自动计算轨道调整量的运用软件,为轨道长波病害精测数据及调整及时提供信息,提高作业方案编制效率及准确性。为及时有效整治高铁线路维修中出现的新问题,挑选业务技能较强的生产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高铁线路维修技术攻关小组和道岔病害整治“专家组”,并建立现场疑难杂症“会诊”制度,在高铁范围开展复杂病害整治指导;同时建立病害整治档案,认真总结高铁线路维修经验,使病害整治模式化、标准化,形成高铁线路维修作业指导书。
        结语
        综上所述,对铁路轨道线路不平顺问题进行维修,是现在铁路轨道维修人员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在总工作量中占据较大比例,因此,相关人员要对这项工作的实施进行不断的探讨和研究,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总结保养维修相关经验,切实提高铁路无线运行维修管理水平,强化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促进铁路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莫克议.工务普铁线路维修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铁道运营技术,2020(1):56-59.
        [2]康高亮,陈东生,黎国清,等.中国铁路工务维修管理体系研究[J].铁路技术创新,2018,(02):115-118.
        [3]郭向前.武汉铁路局普速线路维修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铁道建筑,2017(12):122-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