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绘本剧表演推进幼儿多元发展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吴德玲
[导读] 绘本是一种集合了文字艺术与绘画艺术的阅读材料,由于其内容直白易懂,

        吴德玲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幼儿园  615200
        摘要:绘本是一种集合了文字艺术与绘画艺术的阅读材料,由于其内容直白易懂,图画内容丰富有趣,因此往往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的阅读欲望,并促使幼儿能力的多元化发展。由绘本作品改编成的绘本剧表演形式,则是在通过阅读进行教育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开发了幼儿的语言天赋与表演天赋,并为幼儿营造出良好的语言环境,促使其想说、敢说,对于培养幼儿的普通话水平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对绘本剧表演推进幼儿多元发展的对策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绘本剧表演;普通话;幼儿教育;多元发展
引言:幼儿阶段是儿童发展语言能力的起点,特别是对民族地区的幼儿发展来说,由于其从小的生长环境因素,导致许多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普通话不标准的现象,对幼儿的学习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在下面详细阐述了使用绘本剧培养幼儿普通话能力的实施策略,以及促进幼儿多元能力发展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有效把握幼儿3—6岁阶段的关键时期,为其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一、绘本剧的选择标准
        绘本剧就是以绘本为基础,引导幼儿通过表演模仿的形势将绘本内容呈现出来的另一种教学方式。由于幼儿天性爱模仿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吸引幼儿学习兴趣,并且由于表演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语言描述与创作,因此能够很好的培养幼儿的普通话水平,同时促进其创造能力、表现能力等多项内在潜能的发展。故此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绘本都适合幼儿进行绘本剧表演,为了体现对幼儿能力的培养,教师在选择绘本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两项原则:
        首先绘本的语言要具有故事性,如此才能够吸引幼儿的表演兴趣,同时强调绘本的文字描述要具有押韵顺口的特点,使幼儿的普通话水平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并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则需要绘本内容当中拥有丰富的人物和剧情,从而确保每一名幼儿都能够参与到绘本剧表演当中,并在此过程中拥有充足的台词能够进行语言训练。除此之外,这样的绘本内容也能够留给幼儿充足的想象和创作空间,使其能够自主填补内容,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开发幼儿潜能[1]。
        根据以上两项原则,本文选择了 《三只蝴蝶》、《小兔乖乖》、《小猪涛涛》、《拔萝卜》、《三只熊》等绘本作品,不仅能够有效支撑幼儿的表演,同时还能够帮助幼儿从故事中掌握自我情绪调控的方式,以及强化自身的认知能力。
二、绘本剧表演推进幼儿多元发展的对策
(一)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
        绘本内容的最大价值,是通过其生动有趣的故事内容,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使其能够通过绘本故事去掌握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从中吸取到有价值的知识内容,以此促进自身能力的快速发展。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绘本剧表演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帮助幼儿深刻理解绘本内容,使其能够与绘本当中丰富内涵展开对话,如此才能够实现绘本剧表演价值的最大化。
        例如,在学习《小兔乖乖》绘本故事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利用Flash动画软件使静止的图像“活过来”,然后通过动画演绎的形式,帮助幼儿详细掌握故事详情,使幼儿了解到在生活中要学会分辨好人和坏人,并且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仅仅通过害怕是无法帮助自己的,而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正确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摆脱困难。在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并掌握绘本主题思想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贴图填空”等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来改编、丰富故事内容,从而使故事情节变得更加丰满,有利于幼儿进行进一步的表演模仿[2]。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开发幼儿的自身潜能,同时还能够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是,幼儿绘本剧的补充部分是幼儿根据自身对绘本故事的理解水平而创作,因此可以使教师直观的察觉到幼儿对于故事的消化层次,从而有利于教师更好把握该重点发展幼儿哪一方面的能力。
(二)通过说唱配合强化幼儿的普通话水准
        在培养幼儿普通话水平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语言功能的发育特点产生明确的了解。由于幼儿认知水平有限,因此通常还无法做到流畅通顺的表达大篇幅的文字段落,因此教师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契合幼儿自身特点的训练方式,如此才能够切实提高幼儿的普通话水平。
        结合音乐说唱配合的表达方式便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措施,幼儿虽然表达能力较弱,但是其对韵律的节奏感却往往能够很好的把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促使幼儿配合音乐旋律进行表达,从而加强其对普通话的流利使用程度。例如在表演《拔萝卜》绘本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绘本内容中的不同场景,来为幼儿搭配合适的音乐,使其能够更好的完成绘本表演。如在表演“种萝卜”这一场景时,教师可以搭配《王先生有块地》这首歌曲,使幼儿能够通过音乐的歌词来准确的描述种萝卜的场景,如此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普通话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再比如在“萝卜”生长的场景时,教师还可以引用《逛公园》曲子,通过歌词中的“我们越长越大”等语句,使幼儿能够准确的形容出“大萝卜”的生长状态。有了音乐的加入幼儿不仅能够更好的理解绘本内容,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口语表达内容,并使得幼儿能够跟随音乐旋律有效的提高自身表达普通话的流利程度[3]。
(三)通过人物互动激发幼儿社会情感
        绘本内容是围绕幼儿的认知层面进行创作的,通过文字图画的配合,能够帮助幼儿在此过程中快速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并有效感知到生活当中的各种情感以及人际交往方式。因此如果说绘本阅读是儿童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那么绘本剧表演则是引导幼儿与绘本故事之间展开沟通,从而促进幼儿对不同情感的感知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与同伴之间的互动扮演能够有效对绘本内容中的情节进行模仿,从而促进了幼儿对情感信号的接受能力,并通过实践练习使幼儿掌握了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使得其能够对不同的社会情感产生准确的认知和判断。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当结合绘本内容,来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故事情境,并注重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体验,以此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4]。
        例如在表演《小猪涛涛》这篇绘本故事的过程中,绘本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小猪涛涛”与小伙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的故事。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表演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意识到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示范,能够培养幼儿出色的协作意识,使其在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互帮互助,对幼儿今后学习发展产生良性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适当“放大”绘本故事当中小伙伴们面对的难度,让幼儿通过表演切实体验到个人力量的有限,并注重在绘本剧当中设置丰富的“线索”提示,使幼儿能够通过合作来共同完成任务,如此不仅加深了幼儿的参与体验,同时也帮助幼儿掌握了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
结语: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绘本剧表演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通过多样的手段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感知绘本当中的丰富内涵,进而引导幼儿亲身探索与感知,使其能够在绘本剧表演当中收获多元的能力知识,从而促进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娟娟. 以绘本为载体,有效开展绘本剧表演[J]. 读与写,2019,16(28):241.
[2]张海鸥. 基于绘本对幼儿创意戏剧表演的探析[J]. 中外交流,2019,26(20):242.
[3]蔡玉茵. 故事剧表演活动中绘本改编策略——以绘本故事剧《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为例[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2):16-20.
[4]边宇晓. 如何在绘本教学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J]. 科技资讯,2020,18(18):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