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九姑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旧县中心小学,福建省 龙岩市 364200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以教材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教育形式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学工作者们需要充分发挥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作用,为学生带来更大的阅读体验及满足感,实现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文简单阐释了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意义;策略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阅读是其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其对于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很多教学工作者们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比较严重,习惯于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其往往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当作阅读教学的唯一内容,进而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对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精彩段落以及中心主旨等进行反复化、细致化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导致课堂内容单一,且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以及厌烦感,最终导致阅读教学质量差、效率低等现象的出现。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很好地改变上述问题,其不仅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可以实现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是当前教学工作者们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本文接下来所要讲述的重点内容。
一 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积累储备,单纯的课内阅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其内心需求,而课外阅读恰恰可以弥补传统课内阅读的不足之处,在更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阅读面[2];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内容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以及内心满足感,可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另外,有利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教学目标的深入化,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学习任务,进而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 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拓展阅读思维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的方向,课内阅读的开展主要是基于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课外阅读属于对课内阅读的拓展,其应当符合语文教材中的教学目标,通过丰富阅读内容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角度[3]。
例如,在阅读教学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朗诵、解析、翻译,让学生明白该诗为“送别诗”,其中包含了作者与朋友分别时候的离情别绪。
然后,教师以“送别方式”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拓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渭城曲》三首送别诗,让学生分析古人的不同送别方式。学生们经过反复推敲以及讨论之后得出:《芙蓉楼送辛渐》中作者通过“言语交谈”的方式对朋友进行送别;《赠汪伦》中汪伦是通过歌唱的方式送别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明作者采用“目送”的方式对朋友进行送别。这种拓展阅读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对“送别体”古诗产生更加深刻、透彻的理解,达到教学与拓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二)立足教材,丰富单元主题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文都是以“单元”进行主题划分的,在单元教学中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主题,教师在进行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时候可以根据单元教学主题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积极拓展与延伸,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主旨[4]。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第四单元的时候,整个单元中出现了《猫》《母鸡》《白鹅》三篇课文,整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动物是我们的亲密朋友”。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我和小摩西的友谊》以及《天鹅的故事》等课外文章,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对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三)阅读连接,立体人物形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人物的课文内容,目的是为了通过典型、鲜明的人物形象来给学生阐释一定的为人处事道理[5]。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教师可以采取阅读连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外拓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学生们通过阅读了解到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以及其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此,教师将《周总理的睡衣》以及《一夜的工作》引入至课堂阅读教学中,将周总理在建国之后如何践行自己少年时立下的志向的情况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对周总理的伟大形象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可以将起到丰富故事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的作用,对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教学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教学工作者们应当清楚认识到传统课内阅读教学中的弊端,积极实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从明确目标,拓展阅读思维;立足教材,丰富单元主题;阅读连接,立体人物形象等多方面开始着手,必定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文中很多观点都是编者的个人浅见,关于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方面还有很多更好的方法与策略,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楚甜蜜.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J]. 女报:家庭素质教育, 2020(3):0056-0056.
[2] 彭文婷. 小学语文中年级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研究的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综合版), 2019(10);142.
[3] 夏巧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结合课内外阅读的策略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0(10):118.
[4] 康瑞芹.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有效策略的研究[J]. 读与写(教师), 2020(1):0101-0101.
[5] 马丽杰. 浅议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J]. 文学少年, 2019(22):0056-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