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梁悦
[导读] 在我国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对阅读的教学是非常重视的。
        梁悦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实验小学    广西百色  533899
        
        摘要:在我国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对阅读的教学是非常重视的。不仅对语文这门学科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里,掌握阅读的能力都是学生需要具备的最基础的一项技能。而语文正是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学科,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对增强他们阅读水平是很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能有效提高他们在阅读方面的理解水平和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文章阅读习惯,同时也能提高写作能力,积累良好的文学底蕴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实施策略
        
        在小学学习阶段,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教育学科,阅读在其中体现出了非常重要的价值。通过阅读文章,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文化知识,感受文章背后作者内心想表达出的丰富情感,进而体会到语文教育为学生带来的实际价值。在新课标不断深化和推进的当下,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要采取创新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新方法,来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实践的基础上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1]。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不高
        小学生受到年龄和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在学习、理解和认知等方面存在不足,这对学生进行文本阅读造成了障碍,甚至影响他们在阅读核心素养上的养成。此外,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文本阅读内容比较少,学生接受文学熏陶和学习的机会就比较少,这也会导致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素养偏低。
(二)教师缺乏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引导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上更多的是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由于小学生大多性格活泼,思维发散,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自控能力弱,对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必须提供耐心的指导。在进行语文的阅读学习时,教师选取的素材要符合小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往往缺乏对学生语文阅读方面的耐心指导和教学技巧,学生就难以从语文阅读的学习中产生兴趣和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得到启发,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也就难以养成。
二、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大面积的通读只能让学生大概的了解文章内容,难以准确掌握文章想表达出的主要思想和深刻情感。这时读写结合的方法就能有效规避上述问题。通过学生对文章仔细的阅读,把文章中重要的词句提炼出来,就能够很容易领会到文章想表达的真实情感和中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先培养学生的耐心,让他们在面对一篇文章时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会发现,他们会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更深,减少了反复阅读的次数,这样会节省很多时间,在养成读写结合的阅读习惯之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都能得到显著提高。


(二)有利于学生积累文学常识,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的阅读能力能够体现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当中受到高度重视。但培养语文阅读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首先需要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开展阅读。通过读与写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体会作者通过文字抒发出的内心感受,进而发现作者想要表达出的真实思想。阅读的过程是有趣的,要引导学生善于发掘,感受不同作者在不同视角下呈现出的世界,欣赏文字和语言带来的魅力,学习其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引经据典的段落。阅读文章不仅是一种欣赏体验,与此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将文章中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进而可以运用到自己的行文写作里来,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2]。
三、开展读写结合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同时也都有自己偏爱的文章风格,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为他们推荐感兴趣的文章来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不仅能更容易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读写结合这种合理的阅读方法。当他们养成了读写结合的习惯之后,他们就会在阅读其他种类文章时不由自主地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例如在阅读描写风光的文章时,可以提前收集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把文章中所描述的景象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魅力,也会让学生对阅读文章产生主动性,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探索文章运用何种修辞手法,如何具体描述自然美景的。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还能引导他们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进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能力。
(二)提高细读文章的技巧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充足,理解和思考能力还不完善,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细读的有关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细读文章的水平,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语文的综合素养。首先教师要细致阅读文章,充分理解文章的构成和主旨,设计出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精读文章,促使学生在细读中寻找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产生全面准确的认识。由于不同文章有各自不同的结构和侧重,因此教师可以从段落的结构上进行剖析,指导学生如何细致地阅读,这样才能提升阅读的质量和效果,进而有效的将读与写相结合,提高阅读水平。
(三)运用思维导图将读与写更好地结合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细化的阅读,还能够简化阅读的内容。假如学生仅仅按部就班的通读,可能会发生一些问题,例如,中心思想是如何与文章中具体内容相联系的。这时运用导图,学生就可以将文章中复杂的关系理清,进而更容易理解文章主旨大意,通过这样清晰的概括和展示,可以减轻授课难度,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完成学习目标。
结语:
        小学为未来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时期,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来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进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最终实现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卢凯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 语文学刊,2019(18):135.
[2]秦志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3(07):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