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蕾
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 20003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不断得到推动。抗疫期间,“停课不停学”给语文课改带来了契机。中职语文教师开始实践网络自主学习引导、混合式教学、网络平台直播等线上教学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和平台合理有序地开展线上教学,多元拓展教学角度,落实对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本次调研聚焦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途径
一、调研目的
(一)任教学科的教改新要求分析
课标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中职语文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课程总目标,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精神底色。
“做中学”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停课不停学”带来了教育改革的契机。在“怎么学”方面,要遵循“任务驱动”和“成果导向”原则,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过程与成果相结合,构建好云端语文课堂的生态环境和运行模式。
(二)任教学科现状与问题分析
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和信息化的发展,多种新媒体应运而生,中职学生获得讯息的形式更为多样化,学习方式也更具有自助性。信息化的发展扩展了中职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覆盖面,丰富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容,因此,将这些“微时代”下的信息化元素运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中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利用微媒体资源广泛运用于自已的教学实践中,将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有效联结,有效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及其核心价值,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识,引导其将所学知识迁移至新情景,从关注知识到指向素养,突出人文教育的现实价值。这也对教师的媒体素养和把控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
1、教师层面:
(1)部分中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落后,教学中仍是“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用“填鸭式”“满堂灌”来“独霸课堂”,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度低。
(2)教材缺乏层次感且内容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使课程内容与“微时代”生活以及中职学生实际脱节。
(3)教师引导、指导学生运用信息化元素进行学习不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够。
(4)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程中的运用,关注了技术,却忽略了内涵,媒体素养能力还不够。
2、学生层面:
(1)中职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对中职语文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信心不足、兴趣不大,往往“重专业课、轻文化课”。
(2)学生主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责任意识淡薄,并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三)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次调研以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和信息化的结合为切入口,从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要义、教学现状、落实途径三个维度展开,结合此次疫情防控下所采用的两种——一种是成熟平台课程(“中国职教MOOC频道”“蓝墨智能云教学平台”等)+即时联络软件、 一种是借助“超星(上海)云课程平台”网络平台架设校内自有课程的线上语文教学的手段,通过文献归纳法、案例分析法、问卷法等方式探索信息化平台的发展下,如何利用多元拓展,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实现信息化与语文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从而为中职学生塑造人文意识、形成核心职业素养、养成责任担当和培养工匠精神奠定基础。
二、调研结论
(一)调研发现的主要经验
1、云端教学创新了学生学习模式,增强了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云端”教学克服了空间的约束,突破了教材的限制,在资源整合中逐渐形成了全新的学习模式,同时还带来了课堂对话方式的不同,更好地实现了用教育“树人”,用教育“启智”。通过线上学习中的“读、赏、练”三大板块的训练,更好地落实了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培养目标。从“生活必备语文素养”、“职业拓展语文素养”、“职场应用语文素养”三大模块出发,更好地走进学生生活、融入学生内心。③比如:超星平台每日30分钟趣味讲座中,“书海听涛”既有名家的经典之作,也有贴近学生生活的网络时文;“国学开讲”由影视人物“梅长苏”带领学生走进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活动场景中;“写作微时空”通过开展基于生活情境的创意微写作,带学生畅玩微写作…… 所有这些,集趣味语文和中华传统文化于一体。学生通过自主登录平台,开展个性化学习,实现了学生与读本、网络、生活实时互动的“翻转式”学习。正如“新课标”中提及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这次疫情下的“云端”教学,也给我们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素质提供了机会。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季新学期,一间间暖心的“云课堂”内,师生们体验着全新教学方式,授课听讲、课堂讨论、发言互动,一切温暖而又有序。
2、云端教学丰富了语文教学资源,实现了语文学习自主化
借助“超星(上海)云课程平台”架设校内自有课程进行线上语文教学,织好“线上课程资源网”,破解核心素养落地难问题。通过平台“课前自主探究——课中合作探究——课后拓展探究”三个环节的学习,更好地实现了云本融合,不断激发了学生利用移动学习云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方便快捷交流,准确及时反馈,实现了高效教学。通过微课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平台中的“口语交际”系列MOOC资源,引导学生将网课资源作为自主学习的工具,提升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了语文学习的趣味化、自主化。
3、云端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升了自身的信息化素养
教师积极学习信息技术,主动融入互联网教育变革。教师们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特别是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等优势为线上教学与学生学习落实效率服务。⑤大家在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基础上,将精选后的周学习任务等学习材料通过超星平台中的“文档”导入功能传至平台共享,选择了微信“小小签到”、“每日交作业”等小程序开展线上作业批改反馈。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大大减轻了师生负担,为教师掌握学情、确定线上教学内容、开展个性化辅导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与有力的依据。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无论年龄大小,不论技术基础,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同组教师互相启发,不断尝试,不断完善;教师们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学习各种网课软件工具,更新观念,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勇敢尝试超越自我,满腔热忱主动融入到这场互联网教育的大变革中来。
(二)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这两个多月的摸爬滚打,教师们在探讨出线上授课的教学路径时,也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
1、师生观念需转变
线上教学,无论是对“十八线网红”,还是对于成为“十八线网红”的“观众”来说,是教学形式的革新,也对教学观念的转变提出了要求。当每天见面的老师出现在屏幕里,按照中规中矩的讲字词、讲课文、讲写作的“套路,师生双方很容易囿于传统课堂的思维模式,学生容易走神,教师在教学上也难有突破。因此,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创新,打破窠臼,转变师生观念,寻找上课新方式。
2、学生自制力需加强
线上教学,学生大多居家学习,学习状态比较放松,这也容易产生一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何提高学生自制力,保证上课有效性,加强过程性的监督,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3、“云端”教学还无法兼容传统课堂对话中的情感因素
课堂中,无论是热情洋溢的对话,还是深情脉脉的交流,都被网络过滤掉不少。另外,“云端”教学在照顾了个性飞扬的同时,似乎也难以兼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融洽。
4、核心素养评价研究有待深化
下阶段,需要进一步利用好超星、蓝墨、职教云等网络平台,加强核心素养评价研究的力度,借助于信息化、大数据的力量,提升核心素养评价研究的实效性。
5、如何做好复学衔接,推动语文课堂的在线信息化教学走向“新常态”?
三、策略建议
(一)解决问题的思路
1、要从“云端绽放”到“落地生根”
要坚守语文的阵地,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要坚持“以文化人”,培养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面对“疫情”这本综合的教科书,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解读角度,而语文教师要做的,应该是语文的方式,语文的味道,一定是在对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实践操作中,去体会、感悟。只要坚守好这一点,在“防疫”的特殊时刻,在网络平台教学,也能上出有足够语文味的语文课,也一定能够领着学生在属于语文的领域里,收获成长。
首先,教师需要利用自身信息化素养制作课件,做好充分的教学方案设计,通过海量丰富的云端资源,制作集图文、声音、视频相融合的具有视听觉冲击力的教学课件,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刺激和思维活动,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疲劳,从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其次,通过信息化的联络方式,增强师生互动交流,营造和谐教学环境。信息化背景下的腾讯会议、钉钉、QQ、博客、空间、微信等都应成为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和载体,实现教学资料的共享,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正向传播。
再次,具体教学中,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如利用网络搜索作文素材,通过布置博文、日志的写作并将学生的优秀作文上传到平台上,进而提高学生写作速度,锻炼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素材,开阔学生的作文思路和思维视野,去除定势思维,努力提高写作水平等。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②
2、要努力将语文教学实现三个“走向”
一是走向生活。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植根于现实,既要注重课堂教学,更要关心课外社会生活的学习。信息化背景下让学生对课程文章的课外资料收集,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让语文学习融入到我们鲜活的生活世界,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是走向综合,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完全是靠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信息化的虚拟技术创设真实语文学习“情境”,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交互式、超文本的语文教学功能,为学生达到“语文听说读写的意义建构”,语文教学也要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用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探索精神、研究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④
三是走向智慧,思辨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智慧才会灵活运用,学生也才会更多拥有更多灵气。要不仅教会学生语文知识,更要鼓舞他们成为内心丰盈、灵魂芳馨的人。信息化向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和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运用各种平台和载体获得相关的信息,然后加以分析、加工、综合,得出自已的结论,再通过信息化网络工具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并加以发布。“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实现对学生智慧的启迪。
3、要关注过程性与多维度的评价
云端语文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更多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问题。教师可以
随时跟踪了解、检测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便于开展学情分析,分析学习诊断等。①教师还可以根据线上学习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问发言的质量、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建立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学生的古诗文朗诵、PPT作品等还能形成学生个人的作品集。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能从多维度综合地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参与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有关满意度的相关调查,也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具体策略建议
1、要巧借智慧,厘清方向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语文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这篇文章时,可以设计革命家诗词鉴赏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查找各位革命家诗词著作资料并对各项学习资料进行剪辑和整理,同时要求学生积极的加入到演示文稿和活动专题的制作中来,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在词作中表达的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担当精神与习主席对青年人寄语中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联结点,从而确定了整堂课的主线。
2、要依情设计,加料加价。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要注重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积极“微时代”社会发展,创新师生课堂互动模式,不断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网络选择合适的课程教学内容资源,利用各种网络学习交流平台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教师在关注创设与行业企业相近的教学情境中要努力挖掘专业学习中的语文元素,在提高自身修养和现代科技教学意识的同时实现“寓教于学”,把课讲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信息化蕴含的魅力。加强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与实践。
另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将信息化教学中由于教师角色的变化而使师生交流受到的影响降到最小,利用新媒体介质实现师生间的无缝交流。建构自主、协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知识和技能之间,过程与方法之间,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三维培养目标,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与发展,从而做到专业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双提升。
3、要多法互动,激发内驱
要积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一线教师要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
技术的融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基于专题的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语言实践,创设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要运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等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此,来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结语]
信息化时代,教师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微课资源,能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感悟提升,逐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与注释]
①张婧,“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职校语文教学研究,J,职业,2017(15)
②王幸福,中职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措施探究,J,汉字文化,2018(17):47-48
③王殿军,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素养与评价,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5):19-23
④郭勇,“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微课的取向,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1):51-55
⑤王林毅、于巧娥,“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2017(3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