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艳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云南 昆明)650217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双线组元”,每个单元都有人文主题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科学地安排每一课的课时目标,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和学习,促使学生达成单元目标,体悟文章情感,掌握单元语文要素,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站在单元整体角度构思每个单元内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把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层层落实,让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能比之前有所进步,即有梯度地落实语文要素。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单元整体 梯度 语文要素
小学语文教材一直以来都是以单元形式出现,但部编版教材更为突出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训要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部分就出现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指导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增强语文训练的目的性。但是单元内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完全一样呢?这就是一个值得上课教师思考的问题了。一堂课所有的教学行为都是围绕着课时目标来发生的,目的就是实现课时目标。所以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就把课时目标定偏了,那么课堂的所有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备课时准确把握课时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部编版教材的使用和实践,笔者在听课和研修的时候发现,有一些老师备课时课时目标不清晰,大多虽然重视了单元语文要素,却忽视了单元内部课文之间的关联性。有的是单元内每篇课文都紧扣语文要素,精讲同一种方法,有的则是只把单元内第一篇课文精讲,后面的课文则全部用来迁移运用和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不科学的。知识不仅是反复实践的过程,还要考虑到每一课教给学生的知识也要有所侧重。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人文主题是关注可爱的动物,语文要素有两点,一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一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关注可爱的动物这一人文主题自不必说,相信每个老师都能做的很好。但是落实到语文要素这点就不一定了。
写动物要抓住动物特点,同时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感情这是老师们教课文和写作都会特别注意的。所以老师们教课时都努力引导学生去抓关键词。比如《猫》这篇课文里抓“老实”、“贪玩”、“尽职”,《母鸡》这篇课文里抓“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白鹅》这篇文章里抓“高傲”。最后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自不必说。
但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个点呢?真的落实了吗?
细细推敲,其实关注动物写动物可以说在二三年级学生就已经接触过了,写动物,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不就是写一写动物的外形、姿态、动作和行为吗?那么怎么还要出现?所以,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如果是同样的知识点学生已经学过了,何必再教。所以,课堂教学的侧重点肯定是改变了的。
纵观整个单元,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的作者除了写的内容不一样,抓的特点不一样外,写作手法也是不一样的。就如本单元的两片精读课文《猫》和《母鸡》,都是作家老舍写的,那是不是第二篇就不用细讲了呢?
深入研究课文,便会懂得:第一篇课文《猫》是用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通过许多平凡的小事例来体现大猫的性格古怪以及小猫的淘气,语言表达看上去是贬义,其实正好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而第二篇课文《母鸡》则是采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是通过描写母鸡有小鸡前和有小鸡后的不同表现来呈现我对母鸡从不喜欢到喜欢的感情变化。语言上直接表露感情,用“我一向讨厌母鸡”和“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两句话直接表达对母鸡的感情。所以,如果教师备课时只关注了作者明面上的用词,只引导学生关注《猫》里的“老实”、“贪玩”、“尽职”,关注《母鸡》里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那么学生学到的东西其实就很简单,没有深度,还很雷同。可以说教师若不把这其中的不同研究透彻,把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课堂上教给学生,那么学生在这样的课与课之间是没有进步的,每一课感觉学的都是同一个知识,思维上就没有新的增长点了。
再说到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白鹅》。乍一看,《白鹅》里写白鹅仍然是有关键词,写法上要抓动作、叫声、神态。但是这样教学生早已懂了,还有教的必要吗?那么如果从单元整体上来看,就会发现事实上这一课要关注“阅读链接”,让学生对比阅读,体会对动物同一特点的不同表达。在此还有一个需要点出的就是略读课文的教学,既不能像精读课文一般大量的教,也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阅读。因为略读课文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教师更应该下功夫精心设计课堂,明确课时目标,让学生在略读课上也能有新的知识和思维的增长点。甚至包括“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统筹整个单元综合考虑的话,老师们在备课时也可以适时把“交流平台”的内容前置,只要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每堂课的知识和思维进阶。
总而言之,语文要素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创新编排的内容,虽然自用于实际教学以来,很多一线老师就十分重视它在课堂的落实。但是我们不应该只去看单一的课堂怎么落实这些语文要素,更应该站在整个单元去看,甚至是整个小学学段去看。而在课堂行为发生之前,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站在单元整体角度构思每个单元内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力求有梯度地落实语文要素,努力做到让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能比之前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