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雷永杰
[导读] 摘要:我国人口较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农业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必须保障农业生产。
        乳山市财政局  山东威海  264500
        摘要:我国人口较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农业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必须保障农业生产。农业缺管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是弱质产业,在遭受重大农业自然灾害时,不仅会威胁粮食安全,还会影响农民的收益。因此,必须重视对我国相关政策体系的完善,大力推动和实施农业保险制度,从而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现代农业;意义
        前言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已迈进一个新的发展局面。作为拥有70%农业人口的第二大经济体,改善农业生活质量,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已成为重点探讨问题。在增强农民收入水平方面,我国曾采取了农业资源综合补贴与取消农业税收的方式,但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充分解决,特别是在面对意外事故与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农民难以获取到相应的收入,付出的劳动,往往得不到收获。我国不仅是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造成我国农民收入一直处于低水平。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主要由中央财政保证保费补贴,通过保险公司经营,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1农业保险内涵
        1.1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种类
        政策性农业保险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种植业保险,一类是养殖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涉及到水产、家禽、家畜、牲畜等一些养殖保险;种植业农业保险涉及到园林苗圃、经济林、森林、农作物等保险;
        1.2准确把握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标的的赔付标准
        农业保险中不同保险标的、不同的生长时期都有不同出险赔付标准,农业保险从业人员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省政府有关农业保险的政策性法规文件,学精、学透农业保险诸理赔条款执行的特定条件、标准以及操作办法,将诸条款法律条文熟记于心,才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自如。
        2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对从事渔业、畜牧业、林业以及种植业中的农业生产者遭受自然灾害时给予的一种经济补偿保险,以此来弥补造成的经济损失。农业保险可以提供一种可靠的服务,保障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农业保险可以使农民产业收入达到预期,最大程度降低农户在种植中承担的风险,不仅为政府分担了资金压力,还促进了国家粮食的稳定发展,是我国农业生产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手段。
        2.1稳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最大程度预防农业风险,减少农民种植中会遇到的不可控因素,大大保障了农业的稳定生产。除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外,政策性农业保险还利用一些有效方法和手段,提升了农业生产质量,如生产技术、气候指导等措施,实现了农民效益的最大化提升。同时,运用保险运作机制,可以使农业发展中的损失与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和转移,进而为农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2.2为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提供了保障
        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降低收入的大幅度波动,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使农民能够尽快恢复生活与生产,不仅可以扩大农业再生产,增强农业收入水平,还能实现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新品种的试验风险得到有效化解,推动了新品种的试验与应用。另外,政策性农业保险还可以为农民的顺利种植给予保障,使其更容易获得贷款。银行基于农业保险的保障可以更加放心地给农民提供农业投资,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农业保险单纯市场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3.1农民投保意识不高
        农户投保意识不强,大部分人不了解农业保险,没有风险控制的观念。农户未能充分认识保险:首先,道德风险。因为我国农业较为分散,所以保险公司很难做到全面监督,农户法律意识不强,触犯国家法律的现象十有发生。同时农业保险风险较大,农户无法承担过高的保险费率;其次,依赖于保险,农户在购买保险后,未能深刻认识到防灾防损,造成利益损失;最后,质疑保险给予的生活、生产保障。一直以来农户受传统观念影响,难以信任保险给予的保障。


        3.2农民低收入和保险高保费率的冲突
        人工作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农业种植的主要方式,但是其效益较低,农民收入不高,耕种面积较小。农民在一年中获取的生产成本,除生活必需支出外,几乎无剩余资金。而农业保险基于自身具备的优势,其保险费率较高,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据相关数据调查统计,一般农作物与其他保险相比,保险费率较高,处于2%至15%之间,明显高于其他保险。虽然广大农民意识到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费可以达到50%,但依然面临着交不起的情况,不但阻碍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还大幅度降低了投保需求。
        4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助力农业发展
        4.1认真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
        政策性农业保险不同于其他商业类保险,随着缴费标准的提高,一旦保险标的物出险随之赔付标准也增高,且商业类保险的所有保费都是保险人自己全部缴纳,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而出台的险种,农民负担一小部分就可实现。因此保险从业人员、镇村农业保险雇员要深入农村一线,向农民宣传、讲解农业保险知识,提高农民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识,了解办理农业保险的好处,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4.2单独成立农业保险部门
        在农发行等相关机构中建立专门服务于农业保险的部门,由国家法律监督,政府出资,结合农业保险实际需求,构建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加符合实际的高品质服务;不断拓宽农业保险保障范围,创新农业保险产品险种;促进农业保险与相关体系的融合;科学管理与分配财政部门下拨的补贴性财政资金,使资金的使用更加合理、合法;部门发展到一定程度,待时机成熟,应从机构中抽出,建立单独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
        4.3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参与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
        对于农业保险而言,很多商业性保险机构尚未推出,最大原因是农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其风险高、收益低,这也是农业保险比其他品种保险费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相关补贴政策,对参与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给予一定的支持,这样才能商业保险敢推出农业保险,让农民能够买得起,从而促进农业的长足发展。
        4.4增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
        农户投保率与农业保险补贴率息息相关,其补贴水平直接决定着农户投保的积极性,也就是政府补贴的越多,农户买农业保险时需要支付的保费就越少。由于我国一些贫困地区,仍有一些农户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让其买保险更是难上加难,而最为可靠的资金来源无疑就是政策补贴,所以只有不断拓宽保障范围,加大补贴资金的投入力度,才能促进农户投保。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地域辽阔,物种繁多,全国农业生产水平在各个区域都不一样,存在巨大差异。对于各地经营模式与具体农业生产措施尚未统一,唯独农业保险实施补贴政策已做到全国统一。通过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对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予以有效解决,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质量,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丽媛.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7(12):230.
        [2]王敬旭.探讨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J].经济师, 2021(1):118-119.
        [3]张康.政策性农业保险助力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J].农家参谋,2020 (26):48-49.
        [4]李爱新.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20(25):167- 168.
        [5]武淑慧,李根忠,于翠萍.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乡村科技,2020(20):13-15.
        [6]程豪勇.大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浙江现代农业,2014(11):28-30.
        [7]马雪莲.浅析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行情况与发展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34):3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