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14
摘要:在当今交通行业迅速发展基础上,为了促进城市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加,我国市政部门还需要加强对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作的重视力度。因为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以及环境因素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也就需要在结合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的实际需求,进行施工技术方案的针对性选择,这样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旧路改造效果,对城市交通服务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技术
引言
根据道路改造要求及形势变化,加强相关的施工分析,积极开展技术难题处理工作,可使道路改造施工效果更显著,避免影响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满足施工企业的长效发展要求。在细化道路改造方面的研究过程中,应提高对施工、技术难题处理的关注度,使具体的处理工作落实到位,顺利实现道路改造施工目标,丰富道路改造施工所需的技术手段,确保道路改造施工状况的良好性,完成规定期限内的作业计划,促进施工企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可增加道路改造施工中的技术优势,丰富技术难题处理方面的实践经验。
1 市政道路旧路改造的几种常见施工技术
1.1 接缝处理技术
接缝处理在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接缝处理效果还会直接影响市政道路旧路的改造施工质量。目前,在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作中,多面临的是平缝接缝问题,在进行平缝线的接缝处理过程中,还需要遵循平稳紧实的原则来进行,并且需要结合当地施工条件进行施工设备的合理选择。在施工完成后,要求摊铺机能够从道路末端附近的施工现场稍微抬起,随后离开施工现场。此后,通过不同型号的压路机,进行接缝部位混合料的及时碾压和处理工作,保障平缝的接缝质量。对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纵缝问题,一般需要通过冷缝处理的方式进行接缝处理,保障整体接缝处理质量。
1.2 冷再生技术
冷再生技术是通过就地再生设备对原路面材料进行一次性破碎,必要时按设计添加水或其他稳定剂(如水泥),并连续完成混合材料的铣刨和拌和的施工工艺,就地冷再生后的材料可以作为底基层、基层等具有承载力的道路结构层。冷再生技术在旧路改造过程中应用广泛,主要是因为这种技术能够节约沥青、砂石等原材料,实现工程成本的结余,同时能够高效利用废料,获得较好的环保效益。另外,这种技术通过重新罩面或者循环利用等技术可以提高路面建设质量并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具有较高的实际推广价值。冷再生工艺组合比较简单,在施工效率、施工成本、环保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效,与传统工艺相比主要优势如下:(1)简化施工工序。对原有路面就地铣刨,不需要单独去除或破碎块状材料,不需要对旧路沥青材料进行运输和废弃,能确保对路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2)节约成本。原路面材料被全部充分利用,显著减少了新材料的使用,机械燃油消耗显著降低,资源配置需求降低,节约了施工成本。(3)缩短施工工期。铣刨、破碎、添加、拌和及摊铺碾压一次性完成,保证了结构的完整性和均匀性,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极大节约工期。(4)交通安全和保护环境。组合设备处于同一条车道内流水施工,利于交通管制和行车安全,避免了材料的来回运输,可有效利用原路面沥青混合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该技术是一项绿色节能减排的新技术。
1.3 混合料搅拌技术
在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中,一般多采用沥青混合料进行路面施工作业,混合料的拌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整个市政道路旧路的改造效果,这就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混合料搅拌技术,严格遵循相关施工规范开展混合料搅拌工作。为了保障混合料的搅拌质量能够达到预期施工效果,在混合前还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具体包含对混合料质量进行检测。进行矿物温度的控制以及沥青加热处理等。
在矿物加热工作中,需要将温度控制在 170 ~ 190℃,沥青加热过程中,温度需要控制在 150 ~ 170℃,在混合料搅拌过程中需要保障混合料的均匀性,对分离自己凝聚问题也要进行处理。在混合料运输过程中,需要将搅拌时间以及运输时间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及时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使用,为后续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技术的优化策略
2.1 严格把控搅拌环节,加强对施工温度的管理
在沥青路面施工时,搅拌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搅拌环节的管控,才能保证沥青化路面施工的效率和质量。由于一般的沥青施工方式只有热拌热铺、冷拌冷铺两种方式,因此对搅拌时温度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首先要确定施工方式,并根据施工方式控制温度。比如在选择热拌热铺时,施工人员要在温度检测室下进行工作,将温度控制在 之间,维持沥青的稳定性,并进行均匀搅拌。此外,在搅拌环节也要加强对沥青材料混合配比的把控,根据松铺厚度、压实机具组合、压实遍数,结合实际的效果进行铺设工作,能够使沥青化道路的质量得到保证。
2.2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路面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和 C20 混凝土的施工与水泥路面的施工基本相同,可参照实施。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的施工材料包括以下5种:1)沥青。根据气候分区及交通等级使用要求,主路上面层采用SBS(I-D)类作改性剂的改性沥青,主路下面层、非机动车道上、下面层沥青均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2)粗集料。面层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3)细集料。应具有一定的级配并且符合规格规范,可选用机制砂、石屑。4)矿粉。应采用石灰岩矿粉,矿粉应洁净、干燥,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5)抗剥落剂。当石料黏附性达不到规范要求时,可采用抗剥落剂,从而提高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混合料的拌和—混合料的摊铺—混合料的压实—初期养护。
2.3 路基修整
在路基修整处理过程中,需要将路基表面拱度以及实际高程指标作为参考,随后进行挂线找平处理工作。在施工初期,要进行静压施工处理,对于暴露的凹凸面,要进行碾压整平处理,在确保整平效果后方能够进行后续工程施工。此外,路基修整中还要实现拱度以及高程等施工指标的检测工作,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的施工标准。如果检测后依旧没有达到相关的道路旧路改造施工效果,要通过多次碾压作业的方式进行找平处理,在完成后,需要相关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处理,确保施工无误后,才能够开展后续的工程施工作业。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车流量的不断增加,使一些市政道路工程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的交通运输需求。为了促进市政旧路的效益和使用率进一步提高,减少资源的浪费情况,也就需要市政部门能够在结合区域段交通需求基础上,进行旧路的改造工作,这样才能够让旧路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我国城市交通行业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是对道路旧路改造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进行了探究分析,希望能够为后续的旧路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烁.市政道路旧路改造的施工技术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9,(12):185.
[2]马兆林.某道路改造中的施工与技术难题处理框架构建[J].居舍,2020(4):78.
[3]田玉龙.城市混凝土道路“白改黑”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建筑科技,2019,3(1):24-26.
[4]韩二虎.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设计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