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 四川省攀枝花市 617000
摘要:图书馆文化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深度,需要长期建设和积累,师生一同参与其中,从实践中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规范读者的某些行为。文章基于新时期背景下,首先简要地介绍了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作用,接着重点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设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促进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
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师科研分析提供参考,优秀的图书馆文化既能为师生打造和谐的文化环境,又能达到精神教育的目的。因此,学校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努力建设优秀的图书馆文化,做到对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这是图书馆人的责任。
一、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文化引导
相关调查表明,有30%的学生愿意在图书馆中度过,学会在书籍的海洋中品味人生,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直接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前行,不自觉实现自我品质的内化。高校图书馆中有着先进的文化资源,既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又能将这种文化向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二)价值引导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高校图书馆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宁静、和谐的氛围吸引着师生,促进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散发自身的人格魅力,将文化财富内化成行动力,引导学生主动感悟当下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所以,图书馆文化建设,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励学生,让大学生向着更为美好的未来前进。
二、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策略
(一)倡导师生深度参与,实现管理和服务的创新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种搜索软件的衍生,为人们查询和收集信息提供了便捷。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背景下,更应该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的内涵,创新服务和管理方式,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服务新领域,馆内配备相应的图书检索设备,电脑等设备,方便学生随时查阅资料。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阅读方式向着碎片化的方向发展时,快速地阅读服务是建设图书馆精神文化的必经之路。所以,图书馆创建微信公众号,及时将相关的信息推动给学生,尽早适应当下学生的阅读习惯,将阅读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
另一方面,从读者的需求出发,通过书友会、交流会、研讨会、辩论赛等形式促进读者的相互交流,大学生作为学校的一部分,应该与馆员并肩合作,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到勤工助学图书馆团队中,为其提供自主锻炼的机会,缓解馆员自身的局限性,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所接收的一般是大学生,学生在接收教育的时候,理应具有极强的民主意识,对图书馆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创新环境氛围,将其打造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二)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图书馆
如若高校的图书馆过于沉闷,会与时代相脱节。新时期背景下,图书馆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彰显自身丰富的人文底蕴,始终将“人”作为核心,致力于为师生提供不同的服务环境。
第一,从环境的角度分析。愉悦的环境总能给人美的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所以高校图书馆的地址选择,应该将一切外部条件考虑在内,体现“人本”原则。各个区域设置相关的行道,阅览室要宽、亮,各个区域看似独立,却又能相互联系在一起,这实际上也是对读者关怀的一种方式。
第二,从馆员的角度分析。馆员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应该改变以往重技术,轻思想的理念,而是以提高馆员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为重点,各种制度的制定应该具有开放性和人文性,切忌过分限制馆员的行为,将对馆员的关怀落实到实处,这样也能更好地投入到服务事业中。
第三,从读者的角度分析。馆员应该倾听读者的心声,虚心接受读者所提出的建议,尤其是在网络技术的如此发达的当下,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创建网络论坛,扩大沟通氛围,改进图书馆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三)合理营销,营造良好的公共关系
高校图书馆应该构建良好的公共关系,制定科学且合理的营销策略,让更多的读者对图书馆有全新认知。网络时代下,社会系统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任何一个组织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大众的支持。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对内是高校的师生;对外则是政府主管部门、出版社、新闻行业等。图书馆遵循公共原则,从更为长远的角度分析问题,增进高校图书馆与社会的联系,有助于改善现阶段图书馆的形象,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大众对高校图书馆的综合认知。
高校图书馆的营销,始终将“人”作为核心,构建一种新型的文化服务模式,通过一系列宣传、策划等形式,获得大众的支持和认可。例如印发宣传册;制定图书馆logo;拍摄视频短片等,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探索欲望,所以利用移动媒体展开全方位、立体化地宣传。公共关系的构建,需要图书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拓宽服务的范围,走进社会,实现文化共建,努力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
结束语: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工作应该符合大学生的认知需求,切实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将“人”作为核心,体现出图书馆的文化引导和价值引导作用,真正为大学生成长提供健康的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咏晴.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9, 40(06):85-88.
[2]程罗德, 卢笑明, 袁媛,等. 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探究[J]. 新媒体研究, 2019, 05(07):110-111.
[3]尚玉梅. 文化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 智库时代, 2020, 231(1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