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铁
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610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也发展的越来越快,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物理教师进行辅助教学,加快教学进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不断的对物理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物理水平。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促进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教学进一步的结合,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涉及到大量的知识点,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让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物理进行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物理素养。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初中物理是一门集数字和文字为一体的学科,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倦心理,很难进入学习物理的状态,针对这种现象,物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快乐,创设和物理基础知识有关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创设情境,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擅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例如,结合教科版的八年级上册的《运动与能量》的相关内容,物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相关视频,利用这种情景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力量与速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对这些运动员进行描述,通过描述的过程,强化学生对运动的记忆。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
物理知识大多是抽象的,抽象的物理知识会让学生降低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物理课堂的时候也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换为具体的物体知识,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如计算机将复杂的物理知识分成许多简单具体的物理知识,让学生易于接受,简单的物理知识会让学生产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激励学生不断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提升自己的物理素养。
例如,对教科版的八年级的第十二章进行教学的时候,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机械能,学生可能对机械能比较陌生,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进行分解教学,先给学生讲解重力势能,再讲解弹性势能,最后指出机械能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模拟实验
初中物理不仅有基础物理知识,还伴随着大量的物理实验,有些实验很简单,在课堂中就能完成,但有些实验很复杂,实验步骤也很繁琐,这就不适合在物理课堂开展实验教学,这时候就要寻求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的帮助,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在实验过程中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模拟实验得出最后的实验结果,有助于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不能实地操作的实验,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是最好的选择,同时也能丰富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模式。
例如,结合教科版的九年级的《磁与电》的相关内容,可以利用计算机绘制出电流的磁场,让学生直观的认识电流的磁效应,让学生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使用安培定则,借助计算机能让物理课堂进行的更顺利,有利于提高物理课堂的课堂效率。
四、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习题训练
物理这门学科,知识量非常的大,所以教师除了在课堂中讲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外,还会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大多是书本上的题目,这就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出题,不仅涉及到书本上的内容,还会涉及到课外的内容,有些还会联系生活实际出题,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还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对物理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解题的过程,能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对接下来的物理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例如,结合教科版的九年级下册的相关内容,第十一章的主要内容是《物理学与能源技术》,在对能量守恒定律进行讲解的时候,除了进行课本上的例题训练外,还要通过信息技术如多媒体加强学生对于能量守恒训练的记忆,能量从一个物体转换到另一个物体并且消失的能量和得到的能量是守恒的,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进行课后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结论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发达,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提升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让学生迅速融入物理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能让学生面对物理难题不再害怕,将难题进行分解,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物理实验,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从而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习题训练,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复习,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郭秀虎.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3):125+127.
[2]林海峰.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