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游戏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陈欣
[导读] 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推进,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需求。

        陈欣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小蕉小学,福建省 三明市 365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推进,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需求。低年级小学生的自控力与集中力都比较弱,常常会在教学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发呆、开小差等现象。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低年级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运用趣味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此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研究;低年级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但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生未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大增加了数学教学的难度。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借助游戏具有的趣味性、直观性,首先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还要将数学理论与游戏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之中。最终,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现阶段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首先在教学方式上,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在本质上仍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虽然变得多样化,但教学方式仍停留在教学的表面上,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因为许多教师还未完全理解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灌输式与填鸭式,在教学中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强行灌入学生的脑海中,这种被动式的教学只会让学生更加讨厌学习数学,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还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其次在教学观念上,教师仍采用传统应试教学理论,教师依旧担任着教学的主体与主导地位,导致学生无法在教学中找到自己真实定位,很难顺利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最后,数学是小学学习阶段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都深知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不仅为学生报送数学兴趣班,在教学中教师开展的数学延伸课还越来越枯燥,一些高深的奥数问题,只会让学生对数学内容失去兴趣,所谓兴趣班是增加学生在课外时间与数学的接触机会,通过一些趣味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目前的兴趣班已经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只会让学生更加讨厌学习数学知识点。
二、游戏教学在低年级小学教学中的措施
(一)创设游戏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经验与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开展的活动一切围绕学生进行,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创设游戏情境的教学方式,以此调动学生思维、智力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开展高效、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低年级学生都具有活泼、易动、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游戏教学既能将枯燥无趣的数学教学变得有趣起来,又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在游戏中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例如,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课,本课内容为计算教学,低年级学生对计算练习的兴趣都不高,教师此时就通过开展创设游戏情境,以此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卖蛋糕”游戏,教师将讲台作为卖蛋糕的货台,让学生随意购买蛋糕,当学生拿起蛋糕后,教师要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剩下的数量。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而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二)创设日常生活情境,有效开展游戏教学
        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日常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以此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教师根据本课具体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并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此情境之中,以此增添数学教学的实效性,锻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学习“表内乘法(二)”这一课,本课内容都是围绕着7、8、9的倍数开展的,教师就可以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一个这样的游戏教学,教师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日常买卖水果的现实场景,在讲台前准备两个一模一样的小盒子,一个盒子里放着1至9个阿罗伯数字,另一盒子放置水果名称、价钱的纸片,如苹果7元、桃子8元等。之后,教师让学生到讲台前两手放在不同的纸盒中,分别掏出一张纸条,如,一只手中为桃子一斤8元,另外一只手中为4,教师此时就让学生计算4斤桃子一共多少元。之后,教师可让多名学生轮班到讲台前做游戏,以此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他们对乘法表的记忆。通过创设日常生活情境,有效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陌生感,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设置游戏任务,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低年段学生的年纪都比较小,认知上的不成熟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少部分学生很难正确理解游戏的规则,无法自己独立的完成游戏任务。为此,在开展实际的数学游戏活动之中,教师就需要了解该阶段学生的基本情况与学习情况,根据学生自身的水平开展相应的游戏活动,教师设计的游戏既要保障全体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之中,又要保证游戏难度的适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教学带来乐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学习“图形的运动(一)”这一课,在导入环节中,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对称图形,如,枫叶、眼镜、“田”的汉字等,引导学生发现该图形的具体特点,本课内容为对称轴图形,略微抽象的知识点很难让学生理解。为此,教师就可开展剪一剪、分一分的游戏活动,教师此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讨论、分析将课件中的图形减出来,在开展“剪一剪”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得出:“将纸片对折才能剪出一个对称轴图形”,此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结论:
    综上所述,将游戏教学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从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游戏情境等方式入手。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星瑶. 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游戏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9.
[2] 杨海明. 数学游戏教学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9):51-52.
[3] 周建琼. 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3):P.39-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