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巧瑜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 716000
摘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直接表现在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更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适应未来高考命题的动向,不能在面对任何题目的时候都能够以灵活的思维来进行正确的题目解答。因此本文立足于近几年来的高中数学题目命题动向,发展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寻找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在进行解题能力培养的时候,一定要首先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然后在日常的数学训练当中,尽可能的去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把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够真正具备良好的解题能力。接下来本文将首先分析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然后进一步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高中阶段学生数学教学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首先,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更加倾向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一方面是由于教师考虑到了学生数学能力的表现,最终都会以思维能力的方式呈现,所以教师会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题目的训练希望通过数学题目逐渐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而且还有的高中教师在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进行培养的时候,会忽略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就比如说,为了快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对于基础知识的强调非常草率,还有的数学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一些现有的数学结论,而忽略了和学生一起去进行知识结论的过程探索。[1]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知道知识是什么,而不能让学生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事实上也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最终只是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又弥补到了学生数学题目的训练这一方面。但是如果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引导学生去进行知识来源的过程探究,然后在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要进一步的去进行知识的运用能力训练,这将会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双向的提高效果。可是很少有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时候,能够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接下来本文就将立足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探究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一)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探究过程的教学
很多高中教师都习惯于通过理论知识的直接灌输,让学生把握一些数学结论,然后再通过题目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结论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但事实上如果学生不知道知识结论的来由,那么学生在进行问题思考的时候,也就缺乏这样的思维轨迹。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高中学生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带领学生去进行知识过程的探究。就比如说,S菱形=底×高这个公式到底是从何而来,菱形并不像长方形和正方形那样规整,但是为什么菱形的面积公式能够这样来进行计算?那是因为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相似,是一种平面图形,有四个相等的直边. 菱形的各边长度相等,对边平行, 相对的角度相等。菱形的另一个名称是等边四边形, 表示所有边的长度相等. 菱形呈斜方形. 菱形的面积的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教师只有在告诉学生这个结论之前,引导学生去进行结论的推导,学生才能够进行一次思维的训练,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已经深刻把握了这一理论的来源,就能够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方式来进行问题解决。
(二)合理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强调效率和质量的统一。所以,数学教师在面对能力差距较大的学生是不能一味的去采用统一的教学形式,否则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的时间浪费,而另一部分的学生则无法跟进数学进度。所以教师也要尝试合理的运用分层教学的模式来进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就比如说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成绩,将学生划分成为两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是数学思维能力较强,数学成绩较优的学生,在针对这一部分学生选择数学训练题目的时候,就要尽可能的去选择一些综合性比较强,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目。而另外一个小组在进行数学题目选择的时候,就要注重偏向于基础的夯实,只要学生能够在高考当中去把握基础知识的分值,事实上学生也能够取得非常可观的数学成绩。所以数学教师还要注重将学生进行适当的层次划分,适当运用区别教学的形式,确保每一个学生在自身能力的前提上去获得更高层次能力的提高。
结语: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表现,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综合数学结论来源探究过程以及数学综合题目的思维训练来夯实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的把握,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玉娥.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析[J]. 赤子(上中旬),2019(12).
[2] 於青.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析[J]. 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8(02).论文来源:《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