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误区与有效改进分析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陈建英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畜禽养殖场的规模正不断扩大,且数量也呈逐年上涨的趋势,现如今正向着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中江县东北镇畜牧兽医站  四川德阳  61810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畜禽养殖场的规模正不断扩大,且数量也呈逐年上涨的趋势,现如今正向着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在动物养殖产业高速发展中,传染性疾病较为常见,如此类疾病传播不仅会降低养殖效益,且有可能造成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本文对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误区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法,希望通过本次论述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畜禽;养殖场;综合防疫
        前言:
        动物疫病特点为发病率高、传播途径广、防疫手段少、综合治理难,是降低畜禽养殖业经济效益的首要问题,疫病一旦爆发便会开始不断循环,如不对其进行处理将会导致疫病范围不断扩大。兽医疾病是避免出现上述问题的手段,在我国动物养殖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导致防治中存在误区,因此需要对现存误区进行探讨与解决,采取一系列有效方法有效阻止传染病的发生发展。
        1 兽医动物疾病防治概述
        1.1动物疾病防治概述
        兽医动物疾病防治工作需要融合多个部分,实际执行中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防治抑制疫病进一步传播,实现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兽医动物疾病防治极为规范,相关人员必须获得法律的授权,各类工作要求建立在法律标准上,必须在本地进行操作,规范相关的防疫行为[1]。
        1.2动物疾病传播
        疫病传播包含了三个重要环节,即由传染源将疫病向外界扩散,此时传染源包括微生物、病毒、细菌及真菌,传染过程中不仅会感染畜禽,如疫病出现了变异的情况,则有可能感染人类;传染源扩散后进入传播阶段,部分畜禽对特定疫病没有任何的抵抗力,如生猪对猪瘟没有抵抗力,肉鸡对禽流感没有抵抗力,但生猪并不会感染禽流感,而肉鸡也同样不会感染猪瘟,这便是特殊疫病抵抗。
        2 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误区
        2.1缺乏防疫知识
        动物粪便中含有微生物、虫卵等物质,如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可能会滋生病菌,从而传播疾病,危害人畜健康。全球“人畜共患疾病”约有250种,其中我国拥有的人畜共患疾病包含120种,如此之多的疾病都与兽医缺乏防疫知识有关,常见病如禽流感、猪流感、口蹄疫等,因此需要加强对动物疾病防治知识的学习,从而避免出现上述问题[2]。
        2.2防疫盲目用药
        兽医受专业知识和自身经验的限制,在为动物疾病治诊时盲目用药治疗,导致动物自身的抵抗力严重下降。部分兽医还可能存在滥用药物的现象,常见问题为滥用抗生素,导致动物出现了一定的抗药性,且消化功能变得紊乱,这样不但无法有效治疗动物疾病,甚至可能对养殖场造成污染。
        2.3疫情监测不到位
        兽医人员需要对辖区范围内的动物进行病学调查,整个过程非常复杂,部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为节约时间而随意检测,造成所获得的数据和实际情况不相符。现阶段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构建了数据采集分析中心,但采集存在很大随意性,相应的数据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威胁畜牧养殖业的安全。
        2.4疫病防治操作不当
        在动物疫病治疗中,很多兽医人员所采用的疫病防治手段不当,没有对不同动物疾病采取不同的药物,因此实际防治中无法保证药物使用的有效性,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反而可能导致动物出现刺激行为。很多基层地区的畜牧兽医人员在用药过程中不能认真仔细的阅读使用说明书,由于用药错误使疾病诊断缺乏针对性,疾病防治无法有效落实[3]。


        3 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改进措施
        3.1提升综合防疫意识
        当前兽医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防疫意识,结合畜牧业布局调整防疫措施,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实行“防疫员保质量”的包保责任制,结合档案中内容开展针对性跟踪管理,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从而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畜禽养殖规模应在做好综合防疫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可成立防疫专业队对辖区内畜禽注射疫苗,通过建立疫病档案做好防控,要求“不漏一村一组一户,不漏一畜(禽)一针”,严防病死畜禽流入市场。
        3.2强化动物疾病检测
        畜禽养殖场综合防疫工作最为重要的便是隔绝疫病及疫病检测,养殖场建设时需要对此加强关注力度,在执行监测任务中严格履行标准制度,以此判断当前养殖场的风险问题,以此避免疫病的出现。如养殖场存在问题,则需要对疾病检测加大关注力度,避免致高存活性病毒在养殖场内快速传播,出现区域动物大规模疫病。同时如出现上述情况,要求相关的人员积极防控,针对检测情况采取措施处理,推动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4]。
        3.3适时开展调查研究
        我国幅员辽阔,不仅不同地区适宜养殖的动物种类有所不同,且不同种类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特性,一些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疫病风险的几率较低,而部分动物则在养殖过程中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增加了动物出现疫病的风险。为提高不同动物的抗病能力,需要通过调查了解不同动物种类的情况,有效结合本地情况选择防疫手段开展相关工作,提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从而构建基础防疫体系。
        3.4设立规章制度
        兽医必须设立规章制度,从而有效保证养殖场综合防疫技术应用的有效性,自繁自育养殖制度便是其中之一,该模式下外来病原不容易侵入,且发病后更容易诊断,如需从外地引进种畜则必须做好产地检疫和运输检疫,通过对畜禽进行科学分群到场后需要对其进行隔离,时间要求再30d~50d左右为宜,在隔离检疫合格后才能混群饲养,以此减少畜禽应激发生,保证最后的综合防疫的效果[5]。
        3.5明确防疫责任
        兽医除了做好科学饲养管理工作之外,还应在疫病流行过的区域做好免疫注射工作,当出现发病症状后要隔离,确保动物体内都有充足的免疫抗体后同舍。同舍需要在当地兽医部门指导下制定防疫工作计划,开展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疾病和普通疾病的防控工作时需要严格执行既定标准要求,治疗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疾病选择合适药物,并要求在养殖过程中定期对圈舍进行全面消毒,不可在发现疫病时随意选择抗生素进行防治,从而避免引起致病菌耐药性。
        结束语:
        若想使动物养殖业能够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必须结合实际采取必要措施解决误区中的问题,在发生疫情时用相应的疫苗在疫点周围进行突击性接种,彻底更改传统的畜禽养殖模式,通过综合防疫彻底切断传染环节,以动物疫病防治提高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为行业后续发展提供有效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赵博. 中小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法分析[J]. 农业与技术,2020,40(2):144-145.
        [2]李安宁.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 中国畜禽种业,2020,16(5):71.
        [3]汪多.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策略探析[J]. 南方农业,2020,14(26):174-175.
        [4]孙运高. 探析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 中国畜禽种业,2020,16(6):48.
        [5]何小懿.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与防控措施[J]. 中国畜禽种业,2020,16(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