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施日恒
[导读] 在课程教学中,“错误”实际上是一种切实可用的教学资源

        施日恒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黄屋屯镇料连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市 535033

        摘  要:在课程教学中,“错误”实际上是一种切实可用的教学资源,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这点也不例外。通过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促使学生积极反思自我,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完善,在优化学生学习实效的同时,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基于此,以下就将小学数学课堂作为载体,着重分析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希望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思维能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程学习中误入困境、出现错误是非常寻常的,这是大部分小学生都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错误更是不足为奇。实际上,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学生身心规律和思维水平决定的,他们处于成长初始期,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且思维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数学学习中难免会有错误。针对这些错误,一些教师会加以指责,甚至是责骂,显然,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错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加以合理利用,这些错误资源都能够成为教学的“利器”。那么,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如何实现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呢?具体如下。
一、利用错误资源,培养批判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有着不可忽视的利用价值,对此,在实施教学时,教师有必要对其予以充分重视,并加以有效利用,由此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实效的提升。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能力与思维的发展,需要敢于质疑以及改进不足这一心理的支撑。基于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当将这一心理作为切入点,结合具体教学的内容进行“错误问题”的创设,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错误资源的辅助下获得进步、成长[1]。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的“平行与垂直”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习题:“在同一个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什么?①垂直或平行;②相交或平行;③相交或垂直。”针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鲜明的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答案是多元化的,但是实际上,问题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基于此,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且不直接告知学生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思考,如操作画图等方式,结合自身的结论进行验证。当上述流程结束后,学生对于问题中蕴藏的知识就会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记忆。接着,教师再次引申上述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解答,通过验证,学生了解其余两个选项都是错误答案后,便可以确定该问题的答案是②——相交或平行。这样一来,当学生遇到相似问题时,他们的大脑会快速运转,搜寻已有知识、经验,短时间得出答案,有效避免了错误情况的出现。


二、利用错误资源,发展思维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小学生的错误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此时教师就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将错误资源利用起来,将其转化为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指向标”,在引领学生朝着正确方向迈进的同时,不断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具体来说,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必立刻指出并纠正错误,而是可以“将错就错”,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寻找出错的原因,并且在思考、探究中总结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数学思维也会趋向健全、完善[2]。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中的“轴对称”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日”、“田”等字,接着再呈现与其相似的图形,帮助学生对轴对称这一概念形成大致的感知。在展示到“圆”时,学生可以结合已有经验,就圆形的特点阐述其对称轴数目,即无数条。然而,少数学生也会受到原有知识的影响,提出不同的见解,如“圆只有两条对称轴”等,在此期间,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将这一结论作为出发点,以绘图的形式体现自己的观点。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个人的错误,并且对于轴对称相关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有效避免这类错误再次出现。可见,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引领人,教师需要具备“将错就错”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思维等能力,为学生全方位发展助力。
三、利用错误资源,促进自我反思
        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成效,而错误资源的利用与学生的自我反思具有密切的关联,反思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错误资源对学生学习成效的促进程度。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给学生创设自我反思的平台,让学生在“自我否定”中增强分析能力,明确数学学习的思路,把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进而弥补其思维缺陷与学习不足[3]。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中的“周长”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部分知识内容之后,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在计算时极易混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并未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因为这样会限制学生自我反思、分析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选择为学生营造自我反思的舞台,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反省。如:让学生从熟悉的课桌入手,试着计算课桌的周长、面积,并且加以有效引导:“在生活、学习中,什么事物会涉及到周长、面积呢?”由此引发学生的反思,当学生心中出现答案后,则继续引导:“通过自主思考,同学们发现了自己存在什么不足或错误?要怎么改正错误、弥补不足呢?”以这样的方式实施教学,增强学生反思能力,使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再次加深知识记忆,从而切实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成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错误资源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积极的革新、优化,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并且将其利用起来,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加强双方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敢于、善于以及乐于质疑的意识、能力,在帮助学生收获丰富新知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袁瑶.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 小学时代, 2020(2):14-14.
[2]谭美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研究[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10):149-149.
[3]温永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 文渊(小学版), 2019, 000(006):676-6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