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焯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新洲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市 535400
摘要:在当前不断发展更新的时代背景下,普遍的社会风气较为严苛,故而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理论性人才已经很难满足于当前时代的发展,创新创造性复合人才是时代发展的主要任务,所以,这就格外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数学作为主力学科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故而本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教学策略
纵观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大多数都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没有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多的传授理论知识,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死记硬背的记忆,这样的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提高。
一、明确新课教学目的,巧妙设计探究过程
教材贯穿于整个实际教学,它不仅要充分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从而科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对教学理念及时的更新,对于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候要全面围绕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进行[1]。例如,在《三角函数》的学习过程中,教学方向不仅仅是对于三角函数性质的掌握理解,对其图像也要学会分析,并且也要紧密结合实际来拓展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在充分融合旧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获得新的启发,对于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内涵得到更深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合理采用“智慧课堂-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在教学设计时,合理安排教学探究,从而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逻辑。例如在学习“平面向量”时,教师可以找让学生们回顾“向量”这样的基础性知识,教师再承上启下的创设一些基础问题,让学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对新课程有所启发,从而更加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维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热情是促进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持续高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紧密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给予学生更加针对性的热情激发[2]。数学的学习中,生活实际是其主要的元素,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生活元素来启发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时,教师可以将实际的体育跑步与其结合,让班级同学成为教学实例,例如小刘同学在参加运动会的5公里长跑之前,特意制定了为时一周的训练计划,在这七天内他要分别跑5公里、5.5公里、6公里6、6.5公里、7公里、7.5公里、8公里,这样具有规律性的数学数字组合,充分的引导学生进行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思考,进而推理出Sn。在这样的实际推理过程中,将抽象的等差数列与实际生活相互连接,让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公式感受数学思维,充分激发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而后,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自主发现等比数列的特点,学生按照上述等差数列的学习,按部就班地对等比数列的进行推导,就会得到一个大概的等比数列模型,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以点拨,就会呈现最后正确的等比数列公式。所以,总而言之,数学创造能力的提升是基于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只有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化后,才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创造出更具有价值的信息。
三、巧用信息技术,开拓数学探索途径
在当前时代发展下,深受互联网的冲击,使得新课程改革创新过程中也要渗透互联网技术,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学习知识。高中数学知识教学中引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更深层次的拓宽教学资源,进而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能够更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3]。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中,教师就可以巧妙结合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画出三角形,来模拟演绎三角形的正弦值变化,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出来,这样将抽象的理论转换成立体的图形能够更加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进而学生透过多媒体的演绎,对教学内容得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再加以点拨就会收获不同的知识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动手来制作,因为正弦定理的讲授中,经常会用到三角形,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来发展学生对其他图形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购置一套三角板,在课上让学生通过三角板中不同图形的拼接就可以发现新的图形,再换一个角度就会有更加新鲜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探索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全面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的实质上是一个较为独立的板块,狭义上来讲是集数学的思想、方法、精神、观点、形成、语言等等为一体的。广义上它又包含了数学家、数学的发展史、数学中的魅力、数学教育等等,各种数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文化之间的结合。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文化渗透,因为其年龄、阅历及学习阶段的特别,高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就是数学精神的传播,突出表现为各种数学家典型事迹的传播。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引入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来激励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进行创造性发展。通过名人事迹,可以发现在数学领域有很多名人大家具有很浓厚的对数学科学事实的尊重与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并且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也能让学生更直观的与名家对话,感受他们的事迹,这样不仅能起到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适当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向自己崇拜的名家看齐,进而受到启发,更好地进行创新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明确基本的课程教学目的,对于数学探究设计要巧妙科学,紧密围绕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其次,可以巧妙地利用生活元素来启发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就可以巧妙结合计算机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更加立体的图形变化,这样将抽象的理论转换成立体的图形能够更加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受到启发,进而提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九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 才智, 2020, 000(012):36.
[2] 银添 曾.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4):40.
[3] 宫慧.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究[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13):0083-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