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晓迪
新疆省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二中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克苏地区 842000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者”,教师通过将实验探究式教学引入高中化学,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索,使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能够有效提高,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性探索;化学实验
引言
高中化学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1],高中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进行化学理论知识的验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透过化学现象进行实验本质的探究,这样学生能够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学生能够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究,针对问题进行解决对策的寻找,使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升华。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2],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开拓思维、创新精神,也就是人才的综合能力,而高中阶段也是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学校、教师对此都要引起重视,注重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被激发,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开发。同时,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行,高中化学也面临着新的要求、挑战,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与新课标对高中化学的要求相一致,新课标对于科学性、人文性更加注重,同时要求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使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凸显,因此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促进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解决。教师通过采用实验探究的新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好学的品格能够充分发挥,也能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发,能够使学生的潜能真正的发挥出来,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驱力,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教师通常是直接进行内容的讲授,缺少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学生在没有事先预习的情况下就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思想上难以接受,思维也会出现短暂的卡顿,难以和教师合拍,教学的效果就会较差。教师进行新内容的讲授往往也是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积极改变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首先进行本节内容涉及的实验内容的讲解,这样学生就会有思想上的过渡,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被吸引过来,为教师接下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做好铺垫。另外,教师在讲解实验内容时可以先讲解实验的重难点,并进行相应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调动,使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好。
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酸碱盐》的内容讲解为例,教师联想到生活中使用的实验,就以食盐提纯的实验为例进行知识的讲解,在实验过程中设置相关的问题:实验中提取出来了怎样的化学物质?有不少学生说是氯化钠,教师可以接着引导:同学们,怎么能证明这种化学物质真的就是氯化钠呢?大家可以结合氯化钠的性质进行问题的思考。学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借助氯化钠的性质进行实验的设计、证明,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层次理解、记忆氯化钠的性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能够创设出接近生活的教学导入环节,不但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更加专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
(二)借助生活情境的创设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
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有不少的化学问题也是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化学情境的创设,接着引导学生去探究,进行问题答案的寻找。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调动,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解决,也能够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
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酸碱盐》的内容讲解为例,教师就可以结合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盐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氯化钠,与我们每天的饮食也是息息相关的,大家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学生纷纷回答:是食盐,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也有同学说:老师,我们生病时医生输液用的生理盐水是不是也含有氯化钠?还有同学说:老师有时我会出现牙龈肿痛的现象,我妈妈就会让我用淡盐水漱口,说可以消炎......教师借助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氯化钠的详细讲解,同时就生活中氯化钠的多种用途进行分析,对于它的成分、性质进行探索。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化学学习效率更高。
(三)借助实验探究教学方法的使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不少的弊端,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就是其中之一,教师借助实验探究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高,使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同时积极进行问题的寻找,并借助实践得到问题的答案。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有助于班级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使班级的学习氛围良好。
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钠》的内容讲解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步骤的观察,接着教师就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终学生对金属钠的性质有了深刻的掌握。当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时,学生会更加投入,知识的学习也会更加高效,教师要注意引导,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生也处于学习的被动位置,综合能力难以提高。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实验探究形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将化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提高,同时也提高了高中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郭燕.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研究式教学策略[J]. 孩子天地, 2020(02):222-223.
[2]杜延风. 基于新课改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 2019(94):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