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的实践探索 徐婉露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徐婉露
[导读]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承载着不同地区人们的意识与认知,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筑空间设计与功能定位等,能够实现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完美渗透。
        山东齐鲁高阳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100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承载着不同地区人们的意识与认知,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筑空间设计与功能定位等,能够实现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完美渗透。岭南文化主要是指我国广东等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文化,相比较其它地域性文化来说,岭南文化在对外改革开放过程中较早完成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合,实现了岭南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特色;地域文化创新
        引言
        对于生态建筑的实施建设必须贯穿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中,例如,建筑管理与维护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添加绿色的相关元素,并且将服务管理作为首要原则,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开展。与此同时,积极学习当前社会中先进的、多元化的生态技术手段,挖掘新能源新材料,以此推动建筑工程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生态建筑会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舒适,丰富其情感内涵,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资源的消耗,充分运用生态系统实现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更为绿色健康的环境场所。
        1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内涵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地域文化,是通过建筑对地域文化的呈现与表达。即是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通过建筑将地域文化特色呈现出来,赋予建筑独特的地域精神面貌。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一方面能够赋予建筑更高层次的精神功能,提高建筑整体品质。与地域文化融合的建筑,不再是单纯具有使用功能的建筑物,而是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地域文化借助现代建筑的呈现,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发展与创新,对于丰富地域文化体系,完善地域文明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现代建筑设计师要求能够将地域文化合理应用至建筑设计中,充分展现当地建筑风格,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体系。
        2地域性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原则
        以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为例,来说明一下地域性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几个原则。
        2.1 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资源的应用
        无论是建筑物、构筑物、色彩抑或是材质等元素,都是能创造出景观的素材。它们成长于当地环境中,与当地环境具有或多或少的融合性,时代越久远本土味越明显,如漓江的河流风景、九马画山、码头、奇特的岩洞等桂林特有的地方景观。在城中村景观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可以将具有地域特色的画面在景墙和导视系统中展现,丰富景观内容,营造浓厚的人文乡土氛围。另外,在设计中,需要灵活运用当地特色鲜明的材料,地域特征明显的材料可成为地区文化的传播载体,提供各式各样的设计表达。根据材料的特性,可提炼当地环境中所能运用到的元素,打造和当地人文对应的景观。
        2.2生态建筑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居住方式主要是露天居住。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从露天逐渐变为茅草房,再到现在的高层小区、别墅等,居住环境的不断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们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享受居住环境,并且我国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元化的居住主题,明确战略发展的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找到改善人们居住环境及场所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方法,以此不断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国际上也针对人们的居住环境设置了联合国人居奖,其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和人们的幸福指数。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的提出和发展也是为了改善人们现有的居住环境,营造更为宜居的场所。
        2.3优化符号的使用
        对于使用古建筑符号的时候,应当对其进行改变,因为作为带有传统的古建筑符号,其具有古代时候的一些特点,比如保守性,所以在借用古建筑符号的时候,就应当进行创新运用,不要只是对于古建筑符号进行照搬照抄,这样设计出的房屋中所使用的古建筑符号就显得有点突兀,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应当结合现代思想,给予创新,使设计出来的房子既具有古代传统建筑的特点也具有现代化的特点。
        3地域性应用面临的主要困境及问题
        3.1建设成本过高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可知,生态建筑能够保护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减少能源的消耗,但其投入的经济成本过高,在后期也不会快速形成资金的回收,甚至企业保本都极其困难,导致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开发这样的项目工作。与此同时,生态地域建筑的发展建设是为了提高使用者和居住者的满意程度,投资者及建筑者是无法对这样的工程进行使用的。久而久之,无法对施工人员及建设人员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加之成本较高,收益回报率较低,企业越来越不愿意投入资金建设生态建筑,也就无法推动生态地域建筑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深入研究。
        3.2缺乏健全统一的生态地域建筑评价标准机制
        生态地域建筑不同于传统的建筑设计,其所涉及的内容是多元化的,工序复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及决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各个部门必须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实现对项目工作的有序开展。然而,目前国家并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机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自站在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上对整个施工操作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考评机制及标准的不一致会导致项目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


        4地域性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体现
        4.1促使居民及使用者积极参与生态建筑的建设过程
        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态地域建筑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居民和使用人员。而居民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应当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参与生态地域建筑的建设发展过程,不管是前期的设计,中期的施工,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都应当与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进行深度沟通和交流,结合自身需求提出科学的意见,以使整个建筑工程更为合理实用,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当地居民的参与也体现了自然生态、地区居民之间的有效融合,以此实现生态建筑的持续发展。
        4.2材料符号的有效应用
        在同样的设计方案中使用不同的材料也会使成品给人带来的感受也不同的,就比如在使用木材作为原材料时会让人有种暖色调的感觉,会有种家的温暖,使用金属材料则会给人一种冷色调的感觉。所以在将材料符号使用到室内设计时,应当考虑结合材料本身的特殊性。对于古代时期,由于交通运输都不发达,有许许多多的材料无法进行运输,或者运输过程中消耗资金太大,就导致在古建筑中一般是利用周围的材料进行建设,所以也就导致古建筑有着地域性的特点。不过现在,由于交通运输方面发展迅速,这就使建筑材料的运输就比较方便快捷,在进行室内设计也就可以跨越地域性的特点。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有两种方法,第一是可以使用同类相似物品进行替换,就比如运用一些不太贵重的木材去模拟一些珍贵的材料,这样也可以节约成本;第二就是用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比如木纹状的地板,将地板颜色模拟出木纹的花样,这样既减少成本,也可以节省资源;还有在大兴安岭地域比较出名的牡蛎墙,就是由于大兴安岭地域沿海特点,但是海洋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可以将其运用到壁纸或者壁画当中,这样既可以节省资源,也可以将地域性特点使用到各个地区。
        4.3人文元素的应用
        每一个地方的人文精神都有它的特点,应将桂林的人文元素进行提取并应用到景观设计当中。比如可以利用桂林的山、水、石等,通过变形的手法将其运用到设计当中。另外可以将当地有声望的人物的故事充分融入设计中,如介绍退休的军人、对村子做出极大贡献的村民的故事,并用符合意境的景观加以配合,优化设计方案,准确传递所要表达的人文精神。桂林的历史悠长,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在景观设计当中,可以融入桂林本地的铜、鼓等元素,增强设计的地域性,体现当地特征。
        4.4地标性建筑的应用
        地标性建筑与英文“landmark”相对应。各大城市中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环境状况的差异造就了城市景观的多样化。地标性建筑包含 2 个方面的内容:①地标性建筑应反映所在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具备文化传承的作用;②地标性建筑应当与所在地的环境或自然形成统一的关系,而不是与环境割裂、独立存在。地标性建筑应具备“城市名片”的作用,植根于城市的历史,并通过媒介作用或符号学方式,为使用者、参观者的认知提供对某一城市的抽象概念。
        例如德国科隆大教堂,其以垂直向上的建筑动势、高耸挺拔的整体与凌厉的装饰细部作为建筑语汇,表达其宗教思想。在建筑造型上利用穹顶、尖拱门以及超尺度的塔楼表达宗教意识;而印度的泰姫陵则通过独特的河道布置,并结合建筑外墙的几何形肌理组合,在水面倒映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表现了宗教性的庄重纯洁。
        各地宗教信仰、地理环境和社会价值等因素的差异造就了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同时,建筑作为载体记录着城市文脉的延续。然而,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信息技术拉近了各国之间的距离,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商品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消费主义文化应运而生,同时也为城市景观带来不可小觑的改变。城市被国际主义商业形式的超高层建筑所吞没,并丢弃了自身的历史。著名建筑评论家査尔斯•詹克思于 20 世纪 60 年代对这种同质化严重的城市景观发表过意见:这种直接从理性主义、行为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中接收过来的过分简单的想法,已经被证实是不合理的。
        4.5酒店标准间客房设计效果图
        岭南文化在其建筑领域的体现是对环境的适应性,通过架空、透窗、遮阳等设计实现建筑在空间上的通透性,以保持室内空气流动与干燥,不仅使用了具有典型岭南特色的壁画外,还使用了镂空木窗装饰,由此,增加了视觉上的层次感与立体感,实木床靠背也采用了岭南木雕工艺,床头两侧的灯罩则采用了石湾陶瓷的青花色彩搭配,是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直接体现,凸显出文化的厚重感。
        结语
        根据本篇文章的分析可以得知,地域性古建筑符号在室内的设计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所以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就我国室内设计方面发展而言,由于设计方面的特殊性,我国室内设计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抄袭现象。而古建筑的历史悠久,设计方面也不受约束,地域性古建筑符号的使用为设计师找到了更广阔的方向,使设计师可以在室内设计中进行更好的创新,可以很好地改善抄袭这一严重的问题。不仅如此,对地域性古建筑符号的使用也可以很好地将地域性古建筑符号传统的文化进行传承及发展,进一步推动当下的室内设计创新。
        参考文献:
        [1]陆衍安.生态建筑技术地域性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02):135-136.
        [2]薛振.生态建筑技术地域性应用策略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9(06):40-41.
        [3]李绪中,郭开慧.生态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生态建筑实例分析[J].中外建筑,2019(08):46-47.
        [4]李娟.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应用技术与设计,2018(6):73-74.
        [5]罗莎.浅谈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7(2):60.
        [6]卢健松.建筑地域性研究的价值[J].建筑学报,200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