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建设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曹攀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曹攀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等均是构成建筑工程安全隐患问题的因素,进而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  辽宁大连  116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等均是构成建筑工程安全隐患问题的因素,进而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未落实到位或是未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管理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而安全标准化管理是指对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管理,从而达到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效果,对保障建筑物质量、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安全生产;作用
        1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建设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1.1 优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标准化具有一定程度的系统化和基础性,同时涉及多个方面。在具体实现标准化安全生产过程中,相关单位需要强化施工设施水平,确保一线施工人员具有更高的安全素质,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合理优化施工环境。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效落实能够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强化安全生产,合理优化基础工作。建筑工程在具体实现安全生产时,不仅需要有效提升相关人员安全意识,同时还需要确保施工设施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科学开展施工作业,进而确保企业运行的安全性和有序性,推进施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保障相关人员合法权益
        建筑施工企业在实现安全生产过程中,全面提升安全标准是其各项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以此为基础,能够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具体实现安全生产时,相关单位必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标准化建设,使其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进一步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基于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具体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不断加强安全标准化工作,确保能够有效维护相关人员合法权益。
        2施工现场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2.1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很多参与施工的人员前期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安全防护培训,在施工实践中不重视现场安全管理、忽视告示标语,甚至违规操作。在项目施工现场,经常可以看到部分人员没有佩戴安全帽、没有严格依照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经验式操作难免会出现差错,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2.2 项目部未能落实安全防护工作
        一些项目部没有拨放专款为现场施工人员购置安全防护用具,在安全防控、保险、警示灯等方面没有整体落实,机械装置方面的安全性也偏低。在施工组织阶段,为减少资金投入量,也没有为现场工人采购数目充足的安全帽、安全带、防护面罩等器具,甚至某些用具循环使用。也存在一些大型、常用机械设备维修养护无规划的问题,在出现故障时处置缺乏时效性。这些疏忽很可能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损失。
        2.3 施工现场存留隐患
        首先,在施工现场没有提前组织、调配好施工材料的运送与摆放工作,以致工程施工现场长期处于无序状态中,稍有不慎可能会对现场工人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其次,未能加强施工现场内临边洞口的安全防护,未能依照规范要求在通道口及时搭设防护棚。最后,地下照明光线较暗,施工要害地没有设置安全指示标牌等。以上细微之处存留的隐患都有可能成为诱发安全事故的导火索。
        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
        3.1建立长效安全标准化管理机制
        建筑安全的实施操作标准化制度的编写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施工企业不仅要认识到安全标准化管理机制的重要性,还需结合相关的管理标准及施工操作规程建立长效安全标准化管理机制。

为了提高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不仅要对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制定规范的操作规程,还要完善安全管理的监督和考核制度[3]。例如,某建筑企业为了完成机场基地配套设施二期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既要保证建筑施工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又要全面提高建筑操作时的安全与标准化管理水平。在这样的情景下,企业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更新了施工技术和设施设备。此时,建立长效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提高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质量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环境、施工人员、操作规程、项目安全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调整。
        3.2加强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作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需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现场管理准则,以满足现代化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具体内容包括现场管理、临时设施管理、施工物资管理。(1)现场管理。结合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图纸,制定相应的现场平面布置图,并在其中明确施工区域、生活区域、办公区域等,同时将其放置在施工现场的入口处,以便相关人员浏览;在重点施工部位或危险性较高的位置,安装相应的安全警示牌,以起到警示、保护的作用。(2)临时设施管理。施工现场所搭建的食堂、洗浴间、宿舍等临时设施均应具备完善的消防条件,同时还应符合节约环保的理念。(3)施工物资管理。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机械设备等物资均应实行分区堆放、分类堆放的原则,并严格按照平面图进行布置,同时针对一些特殊性材料或设备需采取相应的防潮、防火措施。
        3.3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
        在正式施工前期,无论是购置的新设备还是租赁设备,均需要严格依照采购或租赁有关规范流程执行,事前派遣专职人员采集有官方的各种材料,如营业执照、社会资质及业绩等,并建设相关档案。结合工种、台班及施工现场真实的运作情况,机械设备管理部拟定和现状相吻合、可执行性较强的维修保养计划,针对设备维修、保养情况,要及时记录有关信息,妥善保管。
        建设健全机械设备进场验收制度,使用单位主导,带领工程监理、设备租赁单位等有关部门参与验收活动,拟编机械设备验收表格,在确认设备各项性能指标符合相关标准以后,要求各部门负责人签字,构建“一机一档”,稳妥保管有关书面材料。在具体验收过程中,不仅要检验机械设备自体,还需检验其附带的产品合格证、安全操作说明书、质量证明材料等。对于特种设备,还要求厂商提供制造预科证、监督检验证明等材料。大型设备进入施工现场组装、拆卸过程中,一定要推行专项施工方案,历经监理方审批通过后,需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加以审核,及时告知审核结果后方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还需及时构建机械设备台账,及时补充相关内容,促进其完善过程,最大限度保证台账的动态完整性。
        3.4提升人员安全意识
        首先是建立了基本准则,对进场人员实施强制教育,结合人员和工程实际编制了教育培训专题教材,明确人员行为、思想、施工过程的准则,建立对与错的观念,解决人员的蛮干、错干及不知如何干的问题;其次是提升了自我。在建设过程中实施安全技能比武、专题学习日、讲评师进班组等特色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升人员在专业领域上的安全水平;再次反思提升。通过事故案例、安全通报、典型违章和隐患分析等手段,组织人员进行剖析,对情景再现反思,以达到警醒提升自我的目的;最后是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措施是基础,且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已成为促进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建立完善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筑单位、施工单位及管理人员需加强合作与交流,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放心的工作环境,为业主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房,进而真正实现建筑安全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何旭东.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J].居舍,2020(21):148-149+33.
        [2]路明.试论建筑项目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J].价值工程,2020,39(15):24-25.
        [3]王忠,肖玥玥.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J].农家参谋,2020(07):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