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陕西西安 710016
摘要:地铁司机是确保地铁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一环,如果地铁司机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异常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地铁行车安全,针对相应安全风险进行防控也就显得极为必要。本文重点以地铁司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观察、解释、计划以及执行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常见人为失误问题,然后又探讨了如何预防控制。
关键词:行车调度;人为失误;原因及对策
安全风险辨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行车岗位是关系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重要岗位,人为风险是行车岗位最主要的风险。因此,进行行车岗位人为风险辨识与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行车岗位人为风险辨识的思路和步骤进行分析,并从技术防范、防止人为犯错、建立纠错机制、把好动车前最后一道关4 个方面论述了行车岗位人为风险的控制。
一、人的因素分析对列车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基于系统论分析人的因素在地铁列车行车安全中的作用。依据系统论观点,在“人列车环境”这个地铁系统中,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而人为因素作为该系统的主导因素,是列车运行安全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地 铁列车是由司机操纵的,司机直接担负着临场应急处置的职 责。由于地铁列车运行密度高、速度快,一旦发生设备异常或人为失误,可供纠正或规避事故的时间很短可供选择的应急方式也很有限。因此,司机必须具有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或者使突发 情况不会继续扩大,从而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因此,人的因素在系统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人为因素是导致地铁列车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目前,地铁列车运行安全与精准度主要通过先进的信号系统来保证,该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比较高。地铁列车运行安全事故的发生,与行车条件、信号系统降级、司机业务能力、错误的行车组织及突发公共事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各种因素中,除行车条件、信号系统降级影响属于客观因素之外,其他各种因素均与主观因素有关。在主观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安全意识不高、业务技能低下、临场应变能力不足、违章操作等不良的人的因素有关。例如,2003 年 2 月 18 日韩国大邱地铁列车发生火灾事故,由于现场司机 未能打开列车车门,造成乘客伤亡数百人;2009 年 6 月 22日美国华盛顿地铁列车发生相撞事故,疑似司机经验缺乏、列车 制动不及时而导致伤亡数十人。这些事故都说明了人的因素是导致列车运行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虽然事故 是由多个因素所导致,但作为现场应急处置第一人司机必须把好最后一关。
二、地铁司机人因失误及其原因分析
1、观察方面的失误。地铁司机方面出现的失误问题首先表现在观察方面,因为观察不准确,必然也就很可能导致后续出现错误判断,形成错误指令带来一些安全事故发生。从观察方面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一方面,往往和地铁司机的主观意识有关,因为地铁司机在工作中不具备较高的投入度存在一些懈怠或者是侥幸心理,精力不够集中,必然也就很可能致使观察效果受影响;另外一方面,地铁司机的观察效果往往还和所处环境以及相关设施有关,尤其是对于地铁司机最为关注的人机界面,如果在设计中存在着一些缺陷,难以为地铁司机的观察形成较为理想的辅助存在一些明显易混淆的部位必然也就很可能导致最终呈现出观察失误问题。
2、解释方面的失误。地铁司机方面的失误还表现在解释方面,如果解释出现明显偏差,必然也就会影响到后续地铁行驶准确度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从解释方面的失误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和地铁司机自身存在密切关联,尤其是地铁司机的专业技能以及知识经验,更是会直接影响到解释结果。如果相应地铁司机的专业技能不熟练,存在着明显欠缺相应知识经验同样也不够丰富,必然也就很可能形成错误的信息解释结果导致一些错误行为发生影响地铁行车安全性。
3、计划方面的失误。地铁司机方面的失误还表现在计划层面,虽然当前地铁系统运行中表现出了更高的自动化水平,对于地铁司机的依赖性较低,但是同样也需要地铁司机进行准确计划,避免出现计划制定方面的任何偏差。地铁司机计划方面的失误同样也和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有关,因为不熟悉相应地铁运行设备,在设备运用和分析方面存在一些误差,相应计划制定也就难以发挥出应有效果。比如对于当前实时更新中的地铁操控系统而言,因为地铁司机不能与时俱进发展不熟悉相应设施和系统就容易出现计划失误。
4、执行方面的失误。地铁司机方面的失误还具体表现在执行方面,因为执行中存在着较多的偏差问题,难以严格按照相关计划规范落实,必然也容易带来严重安全威胁。地铁司机在执行方面出现的问题往往和自身精神状态以及身体状况有关,因为相应地铁司机不能够长集中注意力,在重复一些单调的工作任务时,也就容易出现疲劳现象,容易致使一些行为失常,执行效果不佳。此外,如果实际自身身体状况不佳,不具备相匹配的工作执行能力也会在具体工作落实中出现一些失误。
三、减少行车调度中人为失误的对策分析
1、减少差错的对策。1)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安全文化知识是一个调度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应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调度人员安全文化教育,从根本上提高调度员的安全素质,从而对其行为加以规范。笔者认为开展安全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视频方式,通过视频可以使调度人员直观的看到调度工作人为误差产生的严重后果,更能直接地促使其牢记安全文化知识,使员工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达到各种工作技能的学习中,促使其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能力,避免类似的人为失误引发的事故发生在自己身上。2)加强规章制度教育。很多员工在操作行车调度系统时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对规章制度的规定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漠视规章制度中指定的安全性约束,而规章制度中的相关规定是经过经验丰富的人员精心编制的。由于漠视规章制度引发的差错是一种有意行为应从根本上杜绝,因此,应加强员工的规章制度教育。3)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从业人员要想做到正确执行任务就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管理者应定期组织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活动,提高其业务技能,降低行车调度工作中人为失误发生的概率。
2、捕获差错的对策。1)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确认制度。确认是避免行车调度工作人为失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确认的实现有多种方式,既可以是调度员自身通过一定的方式多次确认自身操作的正确性,也可以使多个调度员对操作行为进行确认。制订完善的确认制度应通过科学的筛选、评价,一切有可能发生失误的操作都应该制定完善的确认制度。2)建立完善的发现安全隐患奖励制度。对于一些隐性查错而言,这类查错往往很难被行车调度管理人员发现,其通常情况下往往是被工作在一线的职工发现的。因此,为了将安全基层打造的更为完善,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隐患上报奖励制度。对于上报上来的可能造成一定安全事故的隐患的发现人员应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出所有员工发现安全隐患的意识。
从地铁运营模式来看,虽然由地铁控制中心统一指挥行车工作,但是,行车安全的保证却是多部门、多环节共同努力的结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行车工作的安全,因此,乘务员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存在人为失误的因素并非是孤立的,产生的原因也错综复杂。如果单凭乘务员的自我管理来进行生产,要确保长久的安全生产难度很大,这就对我们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特别是管理人员,在乘务生产过程是最为直接、最为关键的监督层,承担了基层管理的责任。因此,我们除了在做好以上列举的防范措施外,同时也必须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员工如何在非正常状态下进行工作,将不安全事件降低到最少。
参考文献:
[1]王洁,方卫宁,张嬿.地铁行车调度系统人误影响因素识别及评定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08:.
[2]林枫,王洁,李卫军.地铁行车调度班组应急响应中的人因失误研究[J].安全,2015,02:25-28.
[3]王洁,方卫宁,苗冲冲,郭北苑.地铁行车调度员人误模式结构化分析[J].人类工效学,2013,0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