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 郑柏安
[导读] 小学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而形成的。
        郑柏安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沙埠镇桥坪小学,广西钦州535011

        摘要:小学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而形成的。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呢?现在结合本人的数学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摇篮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任教课时较少,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严厉、刻板的印象。如果学生对老师心生畏惧,就很难喜欢上他的课。因此,数学教师要在平时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经常与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老师,进而喜欢他上的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对一些后进生的态度,教师不能动辄训斥,应该要循序善诱,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肯定的语言,奖励的手段鼓励他们。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哪怕是非常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变为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1.转换角色
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教师占据着“领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只能成为听话的“羔羊”。教师要使自己从“领导者”变成学生的“参谋”,为学生难点突破、信息参考提供帮助。要成为一名询问者,故作不知,询问问题的原因,寻找问题的漏洞。要成为一名鉴赏者,为学生的“拨乱反正”指导品赏。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1]。
2.努力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除了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该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发现共同爱好,破除隔阂,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彰显学生个性的机会,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误时,不过分批评指责学生,而是教导学生,让他们明白为什么错了,给他们改正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三、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自主学习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兴趣的源头,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例如:在讲解“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这一课时,先写出一个数“128”,问学生们,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们回答“能”!接着,让每个学生报一个数,看老师能不能不用计算,也能迅速判断出学生们说的数能不能被“2”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当教师对学生报的数都能准确说出能否被“2”整除时,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

接着,进一步质疑:“你们不用计算,能一眼就准确地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吗?”学生们都摇摇头。此时,老师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说道:“你们想知道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在老师创设的这种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极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点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自学这些知识点,这样的课程就应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只需在新知识的知识点上给予关键性的启发。例如:小数的乘除法,它的计算法则和整数的计算法则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小数点的位置是新的知识点。于是我就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计算,在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上进行点拨,最终学生们发现,小数乘法原来仅仅是小数点在移动,于是这个难点很容易地被突破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出设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推导    
学生接触到有些新知识时,教师很难用旧知识来引导学生,需要用一组设问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教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要求学生统计出一个十字路口过往不同类型的车辆数据,先提出一组设问:
(1)车辆来往有规律吗?
(2)用数数的方法能行吗?
学生在看到这组设问后,一部分想出统计各种类型车辆使用画线段的方法,一条线段就代表一辆车,另一部分学生则用我说的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统计完后,学生们说用画正字的方法好数。这样一来,学生自己推导出了统计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鼓励学生进行实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精心创设每一堂课的授课过程,着重于学生的学,其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有效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时,以“1/2”为基础,让学生拿出课前让准备好的纸,先让学生对折这张纸,这样1/2折好了,然后再让学生折出不同形状图形的1/2,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从而学生明白,“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这一分数的本质特征,这样学生既亲自动手操作,有调动了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为后面的“认识几分之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的结合体,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希望被肯定、被夸奖,这是他们的共同心理。因此,教师要创设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要了解学生的需求类型,尽可能地创设出各种各样的情景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
        
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多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怎样做才是他们乐于学、喜欢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切都要围绕着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出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参考文献:
[1]潘玉宁, 潘玉贺. 农村小学数学兴趣课堂教学现状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20, 000(003):108-109.
[2]岳金凤. 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学数学学习兴趣[J]. 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辅导版, 2020, 000(001):P.74-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