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打造活力小学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赵辉
[导读]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教学事业迎来了更高的挑战。

        赵辉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黄屋屯镇金竹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市 535000
        摘  要: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教学事业迎来了更高的挑战。数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迎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广大教学工作者积极革新、优化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让学引思”就是其中之一,它满足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能够赋予小学数学课堂别样的生机与活力,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理念、方法。基于此,以下就将小学数学课堂作为载体,着重分析让学引思下的教学策略,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让学引思;小学数学;新课改
        
        可以说,让学引思是新课改的产物,其本质是给学生创造自学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显然,这与新时期的要求是十分契合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教学要求,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深刻认识到让学引思的重要性,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其落实到位,由此实现高质量数学课堂的构建。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具体如下。
一、“让”空间,调动探究欲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让学引思,教师需要在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适当适时的予以学生引导、鼓励,这点毋庸置疑。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结合具体教学的内容和实际教学的情况,尽可能地将空间“让”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投入到数学活动当中,不断强化学习实效。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具体事物作为入手点,由此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具有清晰认知的前提下,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自主融入其中[1]。例如:在教学“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设计以下问题:“同学们,对于圆,你们了解了哪些相关知识?还想知道它哪些知识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联想、回忆,鼓励学生直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学生在说:“圆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圆。”有的学生在说:“汽车、公交车的车轮都是圆形的,这是为什么呢?我比较好奇这点。”还有的学生在说:“要怎么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呀”……当学生阐述完毕后,教师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了一组图片,图片着重展示了牛车、马车、自行车以及汽车的车轮,在观察完图片后,学生发现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车轮都是圆形。于是,教师把握时机,抛出引导性的疑问:“对呀!为什么这些车轮都是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椭圆形和三角形呢?假如我们用其他形状的轮子代替原来的轮子,那么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由此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带领学生进入新知学习环节。在上述过程中,教师首先以谈话的形式切入本节课的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的关注。接着,教师并未直接告知学生本节课的知识,而是站在启发的角度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和平台。这样的方式十分迎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还对其探究空间进行了拓展,使其深刻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让”时间,促使自主探究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与内容作为着手点,在明确教材意图的前提下,将时间“让”给学生,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探究,从中获得新知[2]。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创设了以下情境:“有一天,熊大和熊二得到了两块地(同时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示①、②这两块地。其中,①地的长和宽都是4m,②地的长是2m,宽是8m),打算一人一块。可是,在分地的时候,兄弟俩却吵了起来。熊二说:“我是弟弟,你应该让着我,我要这块大的(示意②地)。熊大和熊二耐心解释,这两块地的大小是相同的,但是熊二不相信,认为熊大在骗它,因此争论不休……”。此时,教师设计疑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熊大和熊二吗?”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氛围十分活跃,大部分都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提议:“我们将这两块的面积计算出来,如果两块地的面积是一样的,那么就证明熊大说的是对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并未直接讲解,而是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试着展开探索,列出相应的算式。通过计算,学生发现两块地的面积果然是一样的。在上述过程中,教师首先进行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自主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等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
三、“让”过程,完成知识建构
        实际上,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此期间,学生应当是自主且富含个性的。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当敢于、善于以及乐于放手,让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自由畅想、感悟以及思辨,从中不断完善、健全自身的知识架构,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周长是多少”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并未直接引申出本节课的内容,而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主题,为学生设计了以下活动:现在老师手中有四个边长为1(单位为cm)的小正方形,现在请大家将其拼成几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并且求出对应图形的周长。此时,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拼出了五种不同的形状。于是,教师从五种不同的拼法入手,让学生认真观察、比对,思考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实践、发现,从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并且为学生求异思维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让学引思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能够对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应当全面发挥让学引思的价值,真正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融入数学课堂,积极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思考、分析以及解决当中,不断拓展自身思维,并且掌握数学问题中蕴藏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小学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参考文献:
[1]夏银华. 用"让学引思"理念建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 小学时代(奥妙), 2020, 000(001):49-50.
[2]尹亮. "让学引思",打造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J]. 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 2019, 000(011):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