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永石
绍兴市诸暨市海亮外语中学高考部 311800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我们对教育行业的教育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保证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促进个人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近年来经过我们不断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利用情感教育模式,对学生综合发展有着明显优势。本文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展开分析研究,以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情感教育
高中化学相对来说是一门具有严谨性的理科性质学科,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化学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高中化学知识之外,还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情感教育与化学知识进行高程度结合,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化学教学。就目前而言,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情感教育模式在高中化学中的实施并不是很顺利,应当及时重视其中的问题,做出系统化的教育改革。
一、情感教育的内容及层次划分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阻碍下,大多数高中情感教育内容逐渐演变成了对学生的政治素养教育,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从而很容易忽略掉在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加上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等,这些都是情感教育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开展不顺利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是情感教育可以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得到有效开展,我们经过长期调查研究发现,情感的变化波动绝大多数来源与个人心理的变化。这种情感上的变化并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循序渐进的一个系统化过程。就好像是我们接受一个新的事物时,我们不管是喜欢还是讨厌,都会对这个事物进行一个最初的情感判断,随着时间的正常或者事物的改变,我们的内心也会对这个事物进行再次加工处理,形成新的情感。在这个情感变化的过程中,影响我们内心情感的主要因素就是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等。作为教育者应当在对学习进行文化课教育的同时,融入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在高中阶段树立争取的三观。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1、课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我们开始进行高中化学情感教育之前,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和当下最新的教材以及考试要求充分考虑,以此制定最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而且相较于初中生小学生,高中生不管是身体还是思维都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为了切实符合情感教育方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判断,制定情感教学的目标。化学这么学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把化学课程中的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互映射,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感受化学的魅力,感悟生命的真谛。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们都知道要想火苗燃烧就需要可燃物和氧气,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安全实验,学生将会直观的发现在火苗即将燃烧殆尽的时候,如果对着火苗轻轻吹起,火苗将会再此焕发生机。、
除了化学实验教学法之外,也要在介绍课外知识的时候,把情感教育渗透进去,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能发展如此迅速,都离不开前辈科学家的热血付出,其中不乏很多科学家身上有着优秀的道德品德,这些也是很好的情感教育资源。比如说我们在高中化学课程中会接触到“纯碱的性质”这一章节,其中就会介绍出我国优秀的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侯德榜先生从小就是以为善于钻研刻苦好学的人,在后期选择出国留学,但是为了能够回国报销祖国,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国外的丰厚条件,坚持回过家为祖国做出贡献。虽然课本上对侯德榜先生的介绍并不是十分详细,作为教育者,老师应当搜集这些伟人的生平资料,为学生进行讲解,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培养出优秀的思想品质和爱国情怀。
2.课后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情感教育
除了上课的时候要把情感教育融入到高中化学课堂上之外,还应当重视学生课余时间的情感素养培养。学生课余时间的情感教育主要是说教育者应当及时多次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可以和学生谈谈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者人生理想,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应用在化学课程上时,可以和学生分享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或者有关化学的小故事等。这样会使学生在每一次了解化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化学的知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在进行课余时间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有耐心,仔细,热情,用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总而言之,作为老师应当把自己的热情和魅力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位同学,让学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情感的真谛,看到老师身上的优秀品德,这也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一种无形培养。只有这样学生的情感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情感教育的才会结出硕果。
结语:通过上文的分析研究,在高中化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优势显而易见,这也与新时代背景下高素质教育相吻合。虽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矛盾,但是我们应当大胆进行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事业才可以得到全面推进,我国中学生的个人核心素养及思想品质才可以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和钧,徐爱民,李康国.高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05)227-230
[2]钟启泉,王明阳,罗浩林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1(07)2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