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差异化作业教学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殷琳
[导读] 差异化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启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殷琳
        江苏省泰兴市鼓楼小学  225400
        摘要:差异化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启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注重利用差异化作业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确保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在后期能够彻底爆发出自己内在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充分感受学习数学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促进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更加复杂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小学数学差异化作业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差异化;?作业;?策略;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与指导,差异化作业教学是依据目前小学生教学现状所形成的较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在目前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教师的育人责任也愈发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不仅是教学,更要推动班级内每一名学生的正向成长,依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有效促进不同学生在数学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差异化作业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的含义和意义
        (一)差异化作业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的含义
        所谓差异化作业,是指分层教学和异步达标的内容。从字面上剖析,分层教学即在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和学习数学时表现的兴趣点等因素的深入了解后,进行科学化的分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而异步达标指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不同层级的学生布置适宜的学习任务,达成其学习目标。
        换而言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允许不同学生在学习中以不同的步伐获得同样的进步。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搭建自己的数学城堡,从基础做起攻破难题,从整体上提升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二)差异化作业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的意义
        1. 培育学生数学自信心,刺激持久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目标的订制和教学工作的安排,不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思维能力强的学生难以在教学内容中找到挑战感,从而对学习感到懈怠,而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最终丧失自信,不愿意学习数学。而差异化作业的教学方式,正是在这样的教学问题上发挥了其基础性的作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依据不同学生自身的情况设计课堂,在学生可以轻易达成目标的情况下,再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刺激学生思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数学世界里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挑战,时刻刺激学生在数学世界中的探索欲望。
        2. 明确学生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状态
        差异化作业的教学方式,不仅从学生的角度提供了递进获取知识的高效方法,从教师角度而言,也提供了数学教学更方便的管理手段。一方面,通过分层的方式,教师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不同层级学生的需求,方便自身在数学课堂的备课和课堂管理过程中提出更好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教师依据清晰的分层科学化地将学生分组,通过小组管理,教师更容易及时收集到教学反馈,从而完善整个数学教学规划和自身的教学状态。
        3. 锻炼学生综合能力,贯彻新课标指导思想
        差异化作业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学习,引导学生相信自己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由点到面引导学生完成小学数学整体教学目标。同时,差异化作业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引入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如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互帮互助品质,在解决挑战性问题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讨论问题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根据难易程度进行作业差异化
        许多学生在进入小学以前就已经接受过系统的数学思维启蒙,在进入小学以后,拥有较强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教师所讲述的知识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还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述对知识进行发散,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如果按照一般学生的整体水平布置同等难度的数学作业,学生感觉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在进行作业练习时就会产生消极心态。有些学生受先天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进入小学以后,会感觉数学学习较为吃力,不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教师讲述的数学知识进行良好的理解与吸收,对于这类学生,教师按正常水平布置作业,也会让学生感觉解题非常吃力,对于学习无法产生成就感,学习自信受到打击,对待作业同样会产生消极心态。因此,“一刀切”的作业设计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全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共同提升,应当设计难易不同的差异化作业来促进全班同学的共同发展。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对钟表作业练习产生积极性,教师对接受慢的学生,仅要求他说出钟表显示的时间是多少;对一般情况的学生,要求他们说出一个小时以后是几点;对接受快的学生,要求他们回答“如果两个小时以后是8点,那当前时间的前一小时是几点。”通过这种按照难易程度来设计数学作业的方式,能够照顾到全班同学的整体状况,有效促进全班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全班数学效率的整体提升。
        三、根据作业数量进行差异化设计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由于每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进行课后作业练习时,对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也不同:有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较好,在做题时,速度很快,准确率也很高,做完教师布置的作业只需花费很少的时间;有些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在做题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理解提议,以及花费大量时间来计算,准确率也不高。因此,相同的作业量,对于掌握熟练的学生来说,完成起来非常轻松,对于掌握不牢固的学生来说,则非常困难。有些基础差的同学为了完成数学习题经常要忙到深夜,不仅影响晚上的睡眠和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和压力。

基于此,教师在进行题目分配时,要注意到学生之间做题速度的差异,根据做题快慢不同的学生设计数量不同的差异作业差异化,确保学生在进行作业练习时,都在自己所承受范围之内,不会产生强大的课业压力和心理负担。例如,在布置《20以内加减法》时,有些学生计算速度很快,并且掌握了较好的心算能力,教师可以为他们布置100道课后计算题,促进他们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熟练;对于大部分掌握情况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70到80道数学题,适当为他们减轻负担;对于计算基础差,且还没有掌握心算能力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布置60道课后练习题,确保学生不会拥有较大的作业负担。通过这种数量不同的作业差异化,照顾到全班同学做题速度,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根据学生需求设计差异化作业
        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个性与性格,作为处于启蒙阶段的教学,教师的责任是维护和尊重学生的天性。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征进行因势利导,确保每个学生的长处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喜好和闪光之处;根据学生的喜好和需求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差异化作业内容,让不同的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作业形式,通过挑选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作业方式,学生对于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加高涨,在学习和练习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引导学生对作业知识展开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究,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练习,达到利用作业来巩固课堂知识的教学目的,学生也根据自己所选择的作业方式,充分凸显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这种差异化作业的方式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理念。
        五、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层次作业
        要有效开展作业差异化教学,教师在进行差异化作业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在进行作业分配时,也要服从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主来选择自己想要练习的作业类型。许多教师在进行差异化作业设置时,都是主观性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对学生的了解,将不同层次的作业直接分配给学生,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分配。然而,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也会随着年龄和大脑的发育,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发生变化。有些学生最初可能基础差,需要更多基础性练习,然而后期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对于数学期待有更多挑战性的内容;而有些学生可能计算能力较强,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在做几何类题目时,需要更多基础类题目加强基础知识。教师一味地根据自己主观想法为学生分配作业,忽视了学生的动态发展特性,阻碍了学生的数学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分配时,应当遵循学生自愿原则,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和接受的作业层次。根据学生的选择,教师能够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掌握情况有一个更加详细的了解,在后续的教学中也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将作业分成基础类、巩固类以及加强类三个层次,在课后进行作业布置时,请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作业练习,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自主选择题目类型。这种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六、设计小组差异化合作探究练习
        要有效开展差异化作业教学,教师在设计差异化作业时,除了要注重不同学生对作业练习的不同需求,还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互相指导。合作学习是核心素养理念所包含的重要能力之一,学生只有拥有较强的合作学习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在进行作业差异化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将班级内学生根据数学基础的强弱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然后划分成小组的形式,能够确保学生之间产生更好的合作互助。教师首先要将所有学生差异化强、中、弱三个层次,之后划分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平均分配到三个层次的学生。之后教师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内容,请每个小组都展开合作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数学基础好的同学能够学会照顾基础差的同学,给予基础差的同学相应的数学帮助。同时,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意识到合作的力量,在之后的学习中也能更好地与他人互帮互助,促进全班学生数学学习状态的共同提升。
        七、实行差异化差异化练习评价
        要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差异化作业教学,除了要注重对课后作业差异化设计以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差异化教学评价。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评价采取一刀切的形式,评价语言过于笼统模糊,或者单纯的通过A/B/C几个符号来进行评价,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评价接收到更多有用的建议和信息,也无法通过教师的评价来指导自己接下来的学习方向。因此,要有效进行差异化作业教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也要注重差异化。确保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评价内容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根据教师的评价来树立学习自信心,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根据评价的建议进行查缺补漏,对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及时巩固。例如,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首先就学生作业完成量、做题准确率等方面给出详细的评价。随后教师还要注重发现学生作业中表现好的地方,对于学生完成较好的部分给予及时的肯定,确保学生能够保持学习自信,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不足,教师也要给出更加专业的指导意见,确保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这种多元化的差异化评价方式,既维持了学生的学习自信,也能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给出有效的建议,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合理策略性规划差异化作业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成绩差异大,兴趣被遏制,学习信心丧失等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此同时,差异化作业教学方式也是对新课标教学指导的一种实践,确认了学生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尊重学生个性,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差异化作业教学与不同教学环节的结合过程中,观察其表现出来的正面反馈和侧面反馈,主动调整,打造适合整个班级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婷婷.小学数学差异化作业实施策略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7(12).
        [2]李阳阳.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差异化作业实施策略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8).
        [3]王春锋.小学数学差异化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策略[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20(10).
        [4]?张琪.关于小学数学差异化作业设计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