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杨梅芳
[导读] 自新课改落实以来,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

        杨梅芳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第五小学,福建省 宁德市 355300

        摘  要:自新课改落实以来,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我国教学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这点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期提高整体教学实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基于此,以下就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为载体,着重分析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希望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综合素质
        
        在小学教学领域中,数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数学基础是否扎实,直接关系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而数学思维能力也影响着其逻辑分析能力。基于此,在新时期下,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也愈加深入人心,并且被广泛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可见其重要性。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到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其真正落到实处。那么,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够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呢?具体如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对于刚步入小学生涯的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繁杂的课程,对于思维方面的要求较高,一些问题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述是难以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把握的,它就像是一种空间思维,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应的画面或情境,由此加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进而快速地得出解题思路,为问题的顺利解答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的“加减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此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1]。如下:“学校里原来有38个足球,体育老师新采购了28个足球,请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足球?课外活动时,体育老师借给同学们30个,请问现在还剩下多少个足球?”此时,教师则可以将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尝试自主计算。可以发现的是,由于该情境与学生的认知经验十分契合,因此学生表现得十分积极,纷纷拿出草稿纸进行列式、计算,即“38+28=66(个);38+28-30=36(个)”。可以明确的是,学生对于题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且能够就其展开思维的发散,将其体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二、增强教学趣味,锻炼实践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对于未知事物有着极强的兴趣和好奇心,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难以长时间集中自身的注意力。

在课堂上,如若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那么不仅难以真正吸引学生的关注,还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打瞌睡、出神等问题。显然,这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为了有效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入手,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实践活动,由此集中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充分准备[2]。例如:在教学“元、角、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在以往,大部分教师通常都是准备一些人民币,以此带领学生学、认人民币。这样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如若教师长时间地采用这样的方式,就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完善,组织学生开展趣味的角色扮演活动,如部分学生扮演商店老板、部分学生扮演顾客等,让学生利用人民币进行“采购”,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亲身实践中学会辨认人民币,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构建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三、强化技巧训练,提高数学素养
        小学是学生扎实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这点毋庸置疑。在此期间,基础知识、方法技巧以及能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也是从以上方面入手。通过对学生常用技巧和能力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水平,这不仅有利于其后续数学学习,还可以促进其思维的运转,有效推动其数学素养的提高。如:在小学阶段,加、减、乘、除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运算法则,对此教师就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教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3]。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中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训练:“讲台上有3个盒子,现在每个盒子里面都放入2个苹果,请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鼓励学生结合题意绘制相应的图画,再列出相应的算式。接着,将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阐述个人的想法和见解。此时,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该问题,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剖析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展开思考、探究,懂得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更好地理解乘法运算法则,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程的有力举措,更是践行立德树人目标的迫切需要,值得受到充分重视。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努力实现高质量数学课堂的构建。如此一来,则能够让学生在收获丰富新知的同时,使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培养,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更好地迎接未来学习、生活中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朱柳洁.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0, 000(006):81-81.
[2]董正彦.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 新课程(中), 2018, 000(005):203-203.
[3]王仁贵.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 读与写(教师), 2018(6):45-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