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王金钩
[导读] 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王金钩
        晋江市东石镇湖头小学   362200
        摘要: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所以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展现其重要意义的有效手段就是让小学生具备数学思维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学生才能积极的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学生也能运用所掌握的数学技能积极的解决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对应的措施,对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能逐渐地得到培养,进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强化。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数学思维是一种特定的思维,数学思维能力是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加简便,具备这种能力,能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转换为简单的数学运算,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自主的解决问题,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在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指引下,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
        对小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更加得心应手,还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敏度,在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也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就是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数学思维能力的指引下,让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本来数学就比较枯燥无味,这样能让数学变得有趣,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结合图形进行教学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抽象的概念不易理解,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化阶段,因此图形更加直观,更易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数学思维。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运作多种多样的图形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奥秘,这种教学模式与当前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征相符,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刺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进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培养数学思想,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实际中所见到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学会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三部分——生活中的数,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认数以及让学生学会数数,那么教师可以结合图形进行教学,利用相关的图片对学生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苹果?图片上有几个小朋友?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利用教室现有的设备让学生自己数数,比如教室里有几个正方形的插座?教室里有多少张长方形的桌子和椅子?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图形,这样就能很快的学会数数,并且学生对数字也有了一定的认知,有利于接下来的课程学习。
(二)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始创新教学方法。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高效的课堂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之一就是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还可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的四年级上册中的第五部分——方向与位置,在对学生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法,假如你现在站在学校的大门口,那么你的西方向是什么建筑物?东方向是什么建筑物?北方向有什么大型建筑?还可以就地取材,以教室里现有的物品为例,将书本和黑板擦放在一起,向学生提出问题,书本在黑板擦的右边还是左边?还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我的右边是某某某同学,我的左边是某某某同学,这样很轻松的就能让学生掌握方向与位置的知识,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同时锻炼了数学思维能力。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学好数学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能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策略就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中不应该只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例如,在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的五年级下册中的第二章中,主要内容是长方体,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讲解的时候,不能只按照书本上的内容来进行讲解,教材上的内容是非常枯燥的,只能让学生认识简单的长方体,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结合教室里的设备,给学生提出问题:你觉得教室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还可以用黑黑板擦、书桌、座椅来让学生区分,哪些是长方体,哪些不是长方体。在快要下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找找家里的“长方体”,下节课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交流。结合生活中的小物品能让学生对长方体的印象更加深刻,在寻找长方体的过程中也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的是一大群小学生,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主性还不算强,所以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这样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不仅能学习到数学知识,也能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的六年级上册中的第一部分——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讲解的时候,先让学生对书本上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己寻找“圆”,小组间进行比赛,哪个小组找出来的“圆”多,哪个小组就获得了比赛的胜利。通过这种比赛找“圆”的方法,不仅让教师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还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找“圆”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
        结论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也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了锻炼,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数学思维的指引下,学生才能获取到更多知识,成长为一个有数学素养的人。
        参考文献
        [1]周建安.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51.
        [2]徐佳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94.
        [3]王积德.谈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 华夏教师,2019(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