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秀美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第七小学,广西贺州 542600
摘要:班级管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方法,高效的班级管理需要为学生创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班主任和科目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管理班集体工作,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途径;方法
班级环境的影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学生接触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备一定的积极方向的引导。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在接手一个班集体的过程中需要对班集体中每一个学生的性格进行了解,确保学生不存在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需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减少在学生发生一些意外事情后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学习心态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通过与学生开展心理上的沟通,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上课注意力,有助于教师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显现出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攀比意识,教师在这一阶段过程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学生将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作比较,让学生在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后尽力弥补自己的缺陷,发挥自己的长处,促进学生自制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集体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两周或者一个月举办一次互夸班会,让学生之间相互说出对方的优点,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学生的缺点。通过这种形式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同时,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有一些学生的家庭比较特殊,存在一些离异家庭或者父母外出打工,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的机会比较少,导致学生出现自卑或者胆小的现象,并且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使得自己的学习成绩飞速退步。所以,教师需要针对这些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谈话,但是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心理谈话时要帮助学生理解家长的困难,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教师通过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适当的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时间,改变学生不良的心理状况,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一些高效学习的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相同的,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和学习观,但是这些观念的养成是建立在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小学阶段的学生会模仿身边人的行为习惯和语言,因为教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人,教师是学生首要模仿对象,因此,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和生活习惯。教师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健康与多个学科知识都存在一定的关联,然而语文是与心理健康之间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通过故事意识到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和别的同学之间友好相处。教师通过安排一定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其中的情感。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社会活动有助于学生的品德方面的发展和个性成长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例如,班集体正产运转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所以为确保班集体的正常运转教师可以安排部分学生成为班干部,帮助老师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将班干部的人员流动化,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班干部,学生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时可以获得一定的自豪感,从另一方面来说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通过这种教学形式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增加学生们的班集体荣誉感,每个同学在都会认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有效性。这可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并且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发挥。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一天的表现及时进行批评和表扬,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三、小学心理健康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我发挥、自我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学生建立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忽略部分同学的现象。教师会不自觉地关注上课比较活跃的学生或者是学习比较好,影响上课纪律的学生,教师对于上课比较沉默或者是学习中等程度的学生关注度比较低,让这些学生出现“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老师是不是只喜欢学习好的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此,教师需要对每一位同学给予相同程度的关注,同时,对于一些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的学生,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改善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教师需要加强多这类学生的观察,避免出现一些无法挽回的事情。
总结:
全校在展开心理健康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对心理健康的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关心爱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对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两者对学生进行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心理辅导,从而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李良孝.心理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基于公共管理学视角的决策研讨会”论文集(下)[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9:P1-P2.
[2]张佳龙,吴志鑫.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以甘肃省静宁县文萃中学为例[J].课程研究,2020(40):P191-P191.
[3]李祖琼.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二)[C].2020:P2-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