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冯惠珍
[导读] 小学是学生最初与外界接触的地方,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着对社会的热爱,

        冯惠珍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第三小学 526600
        摘要:小学是学生最初与外界接触的地方,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着对社会的热爱,小学生还不能正确的分别善与恶,对与错。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分别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做一个有品德,有教养,道德高尚的人打好基础。因此,本文研究的是新时期加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    实效性   思考
        德育是什么,就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变成懂礼貌,会说话,会做事,尊重他人,热爱同学的好学生。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开始重视,在小学课堂上各科老师也在教学中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但是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还不够明显,德育教育小到关乎学生的优良品德,大到关乎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整体素质,民族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对于新时期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还需进一步思考。
1、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小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每天都有各种试题卷子作业,还有背不完的课文,及上不完的课外兴趣爱好班。老师和家长看重的是成绩,因而学生之间相互比较的也是学习成绩。德育教育虽然安排了思想品德课,但是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老师只要求学生会做题能答对就行,实际生活中小学生是否真正做到品德课上的内容,是否有品德,只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老师与家长们都不清楚老师们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成绩。因而现在的德育教育就仅仅是纸上的课本上的应试教育,所以会出现学生成绩很好品德却不高的情况,所以,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并不高,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很重要。
2新时期加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2.1.让学生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人的思想品德。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有很多传统美德如;诚实守信,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大公无私,文明礼貌,与人为善等等,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传承祖国的优良美德,做一个热爱祖国,尊敬他人、善良,大度,正直的人。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继承弘扬优良传统就应该从小学开始,在小学课堂上灌输思想,让学生从骨子里去做个有高尚品德的人。

如:在小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小学生学习古人孔子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主张的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孔子不只是在课本上、思想上教育学生,而是在生活中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教育学生。有一回,鲁国有一个非常吝啬的人,用陶器煮的食物并自己认为自己做的很好,就把它送给了孔子。孔子高兴得像接收太牢祭品一样。子路不以为然。孔子说:我不是注重器物本身啊,俗语言:雪中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对待不同的人,应该用不同的标准。富人帮助你一百元与穷人帮助你一元,尽管数额是不同的,但他们的爱心是相同的,我们不可区别高下。这个道理,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善待每一个对我们好的人,与人为善。通过对孔子思想的学习,让学生感觉到伟大的思想家都能言行合一,表里如一的去实践自己的思想,自己也应该向古人学习,不光只是在纸上去做一个有品德的人,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2.2. 老师以身作则,营造好的文化氛围。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与善者同居,自己也会变得善良。环境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一所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品格。作为老师应该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营造好的文化环境,让自己的学生以自己为榜样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带头引导学生共同去校园捡垃圾,在捡垃圾过程中,不怕脏不怕累努力干活,让学生以自己为榜样,去做一个爱护环境的人;教育学生有礼貌,讲文明,在教学中,小学老师要以身作则,尊重每个学生,对待小学生不打骂,文明且礼貌,小学生犯了错问清原因讲道理,通过老师自己的言行合一来给学生做榜样,让学生在校园内见了同学要打招呼,见了老师要问好,做一个尊师重道的好学生。这样下去,走进校园内,就会呈现出同学面带笑容在问老师好,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老师之间相互尊重等,校园内一片祥和的景象。长期下去,学校中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受环境的影响,大家都会成为一个尊敬师长, 孝敬父母、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品德高尚的人。
结束语: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小而去做。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分别好与坏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以此来实效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丽娜.关于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6).
[2]王仕魁 谢彦波 王河滨 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浅探[J].科技资讯,2013,(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