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庄凤燕
[导读]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逐渐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新课标改革背景下的教学了,
        庄凤燕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武术学校,江西省吉安市34380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逐渐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新课标改革背景下的教学了,所以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良,从而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下,教师不仅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恰恰是不具备这些优势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目,再加上小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比较困难,教师就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作为课堂的教学主体,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培养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创设一些有效问题的情境,那么就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有效的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在生活中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而小学数学教师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创设有效问题的情境就是当下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具体策略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未来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进一步提高,现在的市场越来越需要的是综合素质以及知识运用能力比较强的人才,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人才。而新课标的改革也正是为了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而且知识结构比较复杂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初步学习的时候很难有一个很高的效率。而且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普遍不高。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善这一现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就是非常好的途径之一,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目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还能够有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独立的进行学习和思考,让学生通过思考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发展。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不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从而对后续的学习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比较清晰明了的问题来让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的更加简单和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而且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最主要的一点还是能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所以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都非常丰富,通过这样的引导教学,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的培养出数学思维,从而也保证了学生在上课时的专注程度,提高教师上课时候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这样带有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会让学生能够跟直观的看到知识的本质,从而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将这种解题思路带到日常生活中大问题,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而且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传统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对学习过程也能够有一个更加专注的投入。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问题
        由于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只注重如何提升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养的发展,这是不符合现在新课标需求的,教师需要及时的改变这种教学模式。

而且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都采用者“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于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是不适用于现在的数学教学的。有一部分采用创设情境教学的教师,但是这些教师又普遍对于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理解不够,所以无法展开有效的教学,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开展。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中的大部分只是都是与我们现实生活直接挂钩的,所以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的时候可以与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变的更加具体化,也可以让学生以后在生活中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解决。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制作一个简单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就能体会到他们的不同。在经过简单的学习以后,然后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或者建筑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呢?这些物体之间有着什么区别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去进行探究和思考,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物体来感受他们的不同和性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二)创设游戏化的问题情境
        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都比较贪玩,所以从游戏的角度设计问题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学生也能够更热衷于学习所学知识,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小学数学的课堂变的更加生动而且充满趣味性。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如果今天我们需要出去游玩,然后每个人都想去不同的地方,怎么利用统计图做一个直观的统计,让大家很明显的看出来想去哪个地方的人数比较多?”通过游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帮助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的提升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一个过程,如果在这个阶段就让学生对于某学科失去了兴趣,那么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这一段的教育教师是不能够忽视的,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来围绕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学生以后的数学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学生领略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英军.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 学周刊A版, 2020, 008(008):41-42.
        [2]栾伟,林晓丽.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 考试周刊, 2020, 000(006):79-80.
        [3]周海涛,彭鑫,马飞迪,等.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 成长, 2019(3):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