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山东省临沂南坊小学,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审美能力与绘画能力,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小学低端美术社团课程中,可以应用与创新生活化材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更好培养学生美术创作能力与综合素养。通过重新认识生活化材料与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要求收集生活化材料与指导社团成员参与,挖掘生活化材料价值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运用丰富生活化材料与提高学生创作能力。结合以上教学策略,有效应用与创新生活化材料,可以更好提升小学低段美术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材料;小学美术;社团课程;动手能力;创作能力
小学低段美术社团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低年级小学生个性特点与认知能力,积极转变传统讲授式与展示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加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去生活中和互联网上积极搜集各种各样的材料,特别是生活化材料,运用这些生活化材料组织社团课程,指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当中,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创作等。结合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融合“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教师可以创新与应用生活化材料,根据小学低段美术课程的内容,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与创作中,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创作中,培养学生美术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一、重新认识生活化材料,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在过去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生活化材料不够重视,认为生活化材料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材料,适合运用它们开展一些开放性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很少使用[1]。新时期教学中,教师应当重新认识生活化材料,明确它们的重要价值,根据美术课程的主题与内容,收集资料与进行制作,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教师不仅要制作教学课件,还需要制作手工作品,展示在课堂上,能够第一时间抓住孩子的眼球,启发学生欣赏美与创造美的意识,促进学生认真观察与思考。
例如,人美版一年级的《剪剪撕撕画画贴贴》一课,重点是让学生体验以纸张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让学生欣赏与制作撕纸、添画、剪纸、贴画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根据以上分析,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制作的材料与工具,比如彩纸、剪纸、小刀、彩笔、胶棒和范画等,然后学习与操作,剪出一些美丽的窗花,创作一些粘贴画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分别展示图文并茂的课件与手工实物,以此吸引学生观察,更好导入本课教学。
二、要求收集生活化材料,指导社团成员参与
为更好凸显社团的价值,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为接下来的动手创作打好基础,教师可以根据美术课程的主题,要求学生收集各式各样的生活化材料,指导社团成员分组参与[2]。教师可以根据美术课程的实际需要,布置统一的材料收集任务,也可以布置分散的材料收集任务,可以让学生去校园中收集或者去家中收集,在收集过后统一整理,然后分组展现在美术课堂上。
例如,人美版二年级上学期的教学中,根据《雄伟的塔》的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塔,知道塔的主要功能与结构类型,运用画笔绘制一些塔,以及动手制作宝塔模型等。教师可以布置收集废旧材料的任务,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收集瓦楞纸、塑料瓶、一次性筷子等生活化材料,清洗与分类整理,之后共同展示在课堂上。或者在《节日的装饰》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包装纸、饮料瓶等生活化材料,以此为制作装饰物打好基础。在小社团成员们展示各自收集的材料后,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表扬与奖励。
三、挖掘生活化材料价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些材料放在不同地方发挥出不同的价值,在垃圾堆中就是一些垃圾,在课堂上就是动作制作的好材料。在小学低段美术社团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一些社团课程的主题与主要内容,运用已经提前收集的材料,充分挖掘生活化材料的价值,布置形式多样的动手创作任务,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材料进行创作,以此可以更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人美版二年级下学期的教学中,《纸盒变家具》的这个课程,主要是运用生活中的各类商品包装纸盒,进行再利用与再创造,运用加法或者减法进行一些美化修饰,将废旧纸盒变成一些家具,怎可以更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设计创作中遵循实用、美观、新颖的原则,更好创作出造型多样的家具。在具体动手操作中,需要运用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包装盒,以及彩色纸、剪刀和胶水等,教师可以布置制作小板凳、小沙发、单人床的动手实践任务,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制作其他的家具。在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让社团成员分组展示动手制作成果,并从实用、美观、新颖等角度进行综合评价。
四、运用丰富生活化材料,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在小学美术低段的社团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充分挖掘生活化材料的重要价值,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物品,还应该指导学生运用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材料,布置一些创作任务,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美术课程的主题,分析教学目标,借助相关生活化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设计、操作的全部过程,在手脑并用的操作中进行探究与创作[3]。
例如,人美版二年级下册的《做笔筒》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笔筒蕴含的历史与变化,学习与参与做笔筒,培养学生废物利用的理念,启发学生对于劳动和创造向往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各种各样的生活化材料制作笔筒,可以是饮料瓶、竹筒、水杯、纸盒等,借助彩笔、彩纸与其他工具,在上面绘制动物、人物、山水、花鸟等,写上名人名言,代表对未来的美好寄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段美术社团课程中应用与创新生活化材料,教师应当重新认识生活化材料的重要价值,更加重视在美术社团课程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材料。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与认知能力,运用多种多样的生活化材料,创设多元化的美术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进而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作能力,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余志洋. 美从生活中来——生活化材料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 长江丛刊, 2018(32):29-29.
[2]金露露. 谈如何生活化让小学美术课绽放精彩[J]. 才智, 2020, 000(002):203.
[3]赵白丽. 让小学美术教学走向生活化[C]// 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