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欢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小学 122400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课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的授课“肩负重任”,旨在借助一定的路径与方法激发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兴趣,渐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双基”固然重要,但是将小学生尤的感知、品位与体验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音乐欣赏课作为培养学生情感艺术的重要途径,学生必须要有足够的经验才能够增强感知。但是小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较浅,缺乏足够的感情积累,导致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音乐欣赏并不是具体的情感投入,而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情感还原,帮助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应该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能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审美能力。
一、现今小学低年级中音乐欣赏教学的不足
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欣赏教学,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效帮助学生发展其审美能力,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美育。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不同于其它年级的欣赏教学,这一时期的学生他们的感知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他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和中学生相比,他们会更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权威人物的评价,特别是来自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在现今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将学生放在被动的位置上,这不光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不光如此,教师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也略显单调,他们将“听、说”放在绝对重要的位置上,导致原本应该轻松有趣的音乐课变得沉闷枯燥,学生由此降低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课,从多方面来把握它,让音乐欣赏课变得多姿多彩。
二、小学音乐教学培训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对其内容的了解和内容的掌握情况跟老师有着直接的关系。老师应该创造出轻松而有趣的教学环境,能够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小学生的年纪还很小,自制力还比较低,注意力难以集中,会被新鲜的事物所影响。面对这些问题老师应该进行课程创新,将课程内容丰富化,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受到吸引,从而进行学习。采用情境教学,将课程内容融入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具体情境对音乐加深认知,对其内容有更深的了解。这种创新的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创设欣赏情境,激发学生审美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的结合让教学情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音乐欣赏情境,以激活学生的认知,使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小学生的心智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他们的认知方式仍然以直观形象为主,不能真正理解抽象的音乐作品。这需要教师创设欣赏情境,生动形象地展示音乐,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其艺术魅力。音乐艺术是培养审美意识的有效途径,而在生动的情境音乐中开展欣赏活动,能够让审美活动真正开展。例如,在教学《春天的歌》这首曲子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莫扎特的生平与创作。经过简单的介绍,学生从中了解到,莫扎特在疾病缠身与贫困交加的情况下依然创作了这首有名的歌曲,既感受到这首歌轻快的节奏,也被作者伟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音乐欣赏是一种认知活动,而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莫扎特在穷困潦倒中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感受到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三)掌握技能,缩短距离
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途径,其中不仅包括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一些精准设计与创新,教师自身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才能将一些音乐作品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教师的示范演绎,如范奏、范唱、范演,学生直观体验,对整个音乐作品建立初步的完整印象。老师作为引导者,其对音乐作品进行示范引导,也需要本身技能的娴熟,从而间接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由此也能更好地去引导和启发学生融入音乐之中真正感知与欣赏。在引领高年段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的才艺展示必不可少,其也容易激发学生欣赏这一音乐作品的兴趣,能让学生基于教师这一音乐技能的展示,对整个音乐作品做到全方位的欣赏。
(四)乐器与音乐欣赏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在音乐欣赏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小乐器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欣赏之中,所谓的小乐器就是简单方便的乐器,例如鼓、锣、口风琴等各种乐器,增强学生对音乐曲风特点的感悟,在熟悉旋律之后运用打击乐进行伴奏,通过多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参与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以配合音乐表演,让学生对音乐内容进行自由的诠释,单一的欣赏课并不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长时间的被动接收也会使学生对音乐欣赏课失去兴趣。教师需要以音乐为载体,利用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使得音乐欣赏课的内容生动形象,真正地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在音乐欣赏时通过将音乐、舞蹈、美术、乐器相互融合,共同打造充满艺术气息的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要对乐曲的内容有所把握,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环节。
结束语
音乐欣赏课能够促进视觉、听觉、认知动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通过以上几种途径,强化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听觉关系着、决定着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接受、审美、理解与创作。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启迪智慧、创新发展,对音乐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叶.解析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17,37(20):146.
[2]张京.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2,19(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