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宏良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南圩镇初级中学 532701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们不仅需要高素质人才,而且还需要具有道德素质的人才。为了顺应这一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效果却并不是明显,因为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他脱离了我们的实际生活,导致其所讲解的内容空洞乏味,学生对积极性不高。下面本文主要是基于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而进行的一些简单探讨,希望可以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引言:道德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是我们教学体系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课程的抽象性与哲理性较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所进行的效果也并不是太好,学生们对其的直接感官也是比较空洞,并且离自己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对其学习积极性并不是太高。因此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种方法来促使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
1. 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所学习到的任何知识,其实都是从我们的实践生活当中慢慢的积累与探索得到出来的。然后我们再去进行探索,再为我们的生活所服务。其实生活化教学就是让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教学内容有时候是相统一。另外就是老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会把我们的生活融入到课本当中,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在知识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这样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共鸣效果,尤其是在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当中,我们在这门课程当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生活的气息,而在我们学习知识的时候也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生活当中所发生的事情与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相通的。最终学生在学中感受到了哲理,在生活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而这就是生活化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2. 如何把生活化教学方法更好的融入到我们的初中道德与法治
2.1 老师要学会创新结合,把知识与生活当中发生的事情相链接
我们的学生去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我们的道德与法治,以便他们可以在社会当中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就比如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本上,我们就会有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节课程,而这个课程首先包括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怡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公民义务。
而我们的老师在讲解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的时候,可以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连接。就比如我们的公民基本义务可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体现出来:就比如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遵守当地的旅游规则,尤其是在那些珍贵的文物上,不要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的不文明举动。当我们在遵守这一规定的时候,我们的义务就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得到的体现。而这时学生们也充分的理解到了公民的义务到底是什么。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另外,我们的道德与法治的课本上有一节是关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问题,而这就更需要我们去结合实际问题来去讲述一节课程,我们可以设置提问的方式或者交流的方式来去展开这一话题,充分的让学生们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去了解这一节课的内容,之后学生就会学会如何与父母在生活当中相处,并且在往后的生活当中可以与父母更好的生活与交流。我想这应该是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结合的魅力吧。
2.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师生关系生活化
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会跟老师比较亲近,学习较差的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度并不是太高。我们要去寻其本质,就是这个学生对老师的在意程度较高,他不希望老师对自己失望,所以就会努力的去学习这一门课程。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他对其重视程度就并不是太高。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和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老师也要转变以往的那种关念,去接受师生之间也可以做朋友的这种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为其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一些,把自己当主体的这种传统教育模式改变。另外,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老师不要把自己放在胜利者的姿态去批判学生的这种行为的做法,积极的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为什么当时会这样做问题,少一些责备,对学生多一些宽容。我想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不仅有着很好的帮助,而且对我们初中学生更好的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有着更好的帮助。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运用生活化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把课堂的内容与生活紧密的联合在一起,做到在生活当中去感受知识的魅力,然后再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去服务自己的生活。另外,生活化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希望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在我们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一科目上得到很好的应用,而且还可以在我们其他科目上都得到使用,为我国培养三观正确的良好少年。
参考文献
[1]徐培培.探析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25-26.
[2]孙秀玲.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J].家长,2021(0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