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景丽华
[导读] 文章从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困境入手

        景丽华
        云南省玉溪第十一中学        云南玉溪            653100
                  
        摘要:文章从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困境入手,思考能提高生活化思维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模式,希望能凭借这一相关内容的研究,推动生活化思维在后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并以此助力这一课程的改革和优化。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前言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蕴含了生活道理的学科,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生活化思维开始被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突破以往这一学科教育发展的困境,也提高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但随着这一学科教学中生活化思维的普及,生活化思维在这一学科教学中应用的问题也逐步表现出来。那么,究竟该如何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思维的应用呢?下面就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困境
首先,是生活化思维应用目标不明确的问题。比如,在以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思维时,存在很多教师会因为过分重视生活化思维在课堂中的融入而忽视了课堂原本想要为学生传授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导致课堂出现“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的情况,导致课堂生活化思维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其次,是生活化教育资源不足、学生参与兴趣低的问题。就目前来看,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运用生活化思维的时间比较短,虽然教师们研发了很多具备当代初中教育特色的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但仍旧难以弥补我国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资源不足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参与这一课程学习的兴趣,更削弱了这一课程教学的成效。
最后,是生活化思维应用方案不够完善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目前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很多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生活化思维大都集中在课堂上,这一有限的生活化思维应用,很难凸显这一课程在道德与法治中生活化思维应用的价值。   
二、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模式
(一)明确教学中生活化思维应用的价值   
        只有明确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这一课程教学中生活化思维应用的价值才能被最大程度彰显出来,所以,助力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第一步,教师就应该着眼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思考生活化思维应用的意义(如拉近学生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的利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等),借此指导后续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应用的方向,从中收获更好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法律在我们身边”中“法律伴我们成长”为例,在这一课程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思维前,教师就应该明确这一课应用生活化思维的目的,以此助力后续课堂生活化思维的应用设计,提高生活化思维应用的成效。


(二)整合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深度
        在明确生活化思维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的方向后,教师们就可以着眼于以往道德与法治中生活化素材应用的不足入手,整理、优化当下存在各种教育素材,拓宽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深度、广度,同时解决这一课堂以往生活化思维应用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集体中成长”章节教学为例,在这一课程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思维时,教师就可以从整合生活化的素材入手,将生活中有关“趣味生活”的案例(如,特色主题班会活动,春游、秋游、户外拓展、班级团队建设等等)整理、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来,丰富课堂教学中能够应用的教学资源,借此充实能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内容,拓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覆盖面,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将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为后续生活化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贡献一份力量。
(三)着眼生活化的案例,还原教学情境
        在明确生活化思维应用目标、准备生活化思维素材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生活化的案例融入到课程中,将生活中真实发生的道德与法治案例引入到课程中来,通过还原情景的方式实现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借此提高这一环节教育的成效,提高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有效应用。比如,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青春的邀约”课程中应用生活化思维时,教师就可以让同学们将生活中从小到大的照片及成长中青春期旺盛运动精力鼓励学生分享出来,让学生们感受从小到大身体的变化,以及感受生活中成长的印记,让学生通过参与案例场景再现的方式实现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四)构建生活化的评价,凸显评价价值
        在上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思维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将生活化的思维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过程中去,凭借这一生活化的评价提高学生对评价结果的接受度,为后续学生遵循评价方向提升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水平打下基础,生活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从两者之间的关系上看,生活与教育是决定的关系,生活是教育的基础。从两者之间的应用上看,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它的有效力量,让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生活中的挫折与面对”为主题,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应对“挫折”的方法、技巧,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以此明确自己的不足,为后续提升自己对抗挫折的能力提供帮助。 “生活即教育”,学生的教育只有经过生活的实践才能真正变得有用。将我们的教学课堂与大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化 思维,以日常生活小事切入,让学生参与进来,并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让课本上的学科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提升了课堂效率。学生也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学以致用。
结语:
        综上所述,本人围绕多年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生活化思维应用的情况出发,思考这一课程教学中生活化思维运用的困境,提出了能突破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生活化思维应用困境的方法,希望借此能对后续教学改良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曲晶.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4):119.
[2]马秀华.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1):356-357.
[3]康凌.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讨[J]. 新课程·下旬,2018(7):170-171.
[4]傅建胜.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 考试周刊,2019(18):104.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9.18.096.
[5]曾小玲.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