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三部曲,共建幸福班集体——探寻初中阶段班级文化建设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 徐力雷
[导读] 构建一个温馨和谐的班集体,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徐力雷
        浙江省永嘉县巽宅镇中学        325117
        【摘要】构建一个温馨和谐的班集体,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一个温馨和谐的班集体能充分挖掘和发展他们的内在潜力。凝聚力是一个温馨和谐的班集体的灵魂与生命。一个凝聚力强的班集体,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和强烈的归属感,班主任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形成优良的班风,发挥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集体建设;凝聚力    
        班级文化的建设,已经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是指班集体形成的共同的精神、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班级文化可分成两个层面,即“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就是一种物质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比如粘贴在教室里的班训、班徽等标语和图案;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语录,名人的画像;展示学生书画作品的艺术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科普长廊;摆成各种形状的课桌椅等。而所谓软文化,它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以及行为文化。如何建立自己特色的班级文化,来促进班集体凝聚的汇聚呢?可以分成以下三部曲。
         第一部曲——提升班级物质文化
        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就是教室。教室的优美环境不仅可以给学生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而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高雅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情操,以及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的感情,同时还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班级的物质文化包括教室的基础设施、班级用品和教室的布置。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关键就是先布置好教室的环境。在进行教室布置时,教室布置不需要有多华丽的装饰,但一定要满足本阶段学生成长的需求。因此,我们要遵循这几个原则。
        1、主题性原则
        在进行教室环境布置时,班主任应该根据本班的特色和教室空间布局,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在布置的形式和内容上要突出主题。比如在哪里设置一块学生作品展示长廊,在哪个地方布置一个图书角等,班主任老师要进行全盘考虑,要做到充实简洁。
        2、人本性原则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所以教室布置就要就要以生为本,以师为本。比如可以有学生的优秀作文、优秀手抄报、书画等作品的展示区域,还可以展示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如小设计、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每一个角落都应该要散发智慧和正能量。
        3、创新性原则
        每个班级都应该要设计出本班的特色,千万不要千篇一律。比如“向阳班”是以向日葵为班级文化的载体,在进行教室布置的时候,就可以以向日葵为主要图案进行设计。
        4、教育性原则
        我们班主任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室的布置内容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因此在布置教室时,我们也应时刻想着它地教育功能。应该设计对学生有陶冶身心、教育作用的东西。如有的班级展示学生们的“梦想挑战书”,上面有着个人地梦想,不同阶段的目标,以及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等。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激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总之,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地受到鼓舞、熏陶和感染,可以给他们增添更多的乐趣。让我们把班级环境建设成一个“令人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享受。让教室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高尚境界。
         第二部曲——规范班级制度文化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肯定会有着一套完整、成熟、执行度高的班级制度。在班级集体中,那些以班级公约、制度、行为准则等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可以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的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学生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才都能按一定的准则才能严格要求自己,朝着共同目标的方向来努力。因此在制订规章制度时,我们不仅要注意制度的科学性、可执行性,还要让它有一定地人文气息。那么怎样建设我们班级的制度文化呢?
        1、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
        在班集体建设的初期,我们班主任应该注重规则意识的教育,得让学生知道,只要在社会上生存,做任何事是有规则的。在学校里学习,也要遵守校规校纪;在班级里,要遵守自己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以达到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让班级里的学生形成必要的规则意识,是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条件。
        2、给学生充分的民主权利
        想要发挥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主体能动性,就必须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权利,如给学生班委的选举权。

班委成员通过推荐,并发表一定内容的竞选演说,再由全体同学通过的方式选举产生。班委有权对其他的班级管理成员如小组长、课代表等职务进行考核以及调整。只有通过民主方式产生的班委成员,才能为真正地给班级管的理带来活力与生机。当然,为了选举出来的班委成员能真正地服务于班级,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班委选举前期一定要在班级里创建良好的选举舆论氛围和选举制度。
        3、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
        班规是班级成员共同遵守并执行的规章制度,它包括考勤、礼仪、卫生、学习、奖惩等多个方面,是班级各项活动的行动准则。平等、民主是班级制度建设的关键,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每一位同学积极地参与制定和完善班规,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都应该被重视并听取,然后通过全员参与的民主表决方式来确定。只有这样制定的班规,才能受到学生的认同,他们才会认真地去执行,才能促进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民主管理。
        全班学生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校纪”为依据,把自己的觉得有利于班集体建设的制度,通过提案的方式向班委提出,在让学生进行汇总整理,把学生的每一条制度,让全体学生进行民主表决。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的制度,我们就把它写入我们的班规。制度制定的第一年,每隔半个学期可以进行调整和完善。成熟完善之后可以一学期调整一次。只有他们自己提出、自己制定的班级制度,才会遵守、才会去认真执行。
        4、实行自主管理体制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就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首先应做好必要的引导工作,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管理权,要唤起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并且还要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挖掘他们的潜能,。比如,实行非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值日班长制”、“班委轮换制”等,通过《班级日志》记录班级成员的出勤、好人好事、突发事件等,记录学生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为班集体成长的见证。总之,要把管理权交给班干部,把监督权交给其他学生,形成生生管理、生生监督的良好氛围。
         第三部曲——焕发班级精神文化
        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不仅是在物质层面上的体现,更要注重在精神层面上的体现。班级精神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文化,它可以分为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班级里的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观念和言行举止、精神面貌都是体现了班级精神文化,并且学生之间会相互影响。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核心内容的体现。它可以团结并激励学生,共同朝着相同的奋斗目标进行努力。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培育。
        1、全员参与,创建班级特色标识。
        班牌、班徽、班歌、班训及班级口号等标识的设计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起点。在设计这些的时候,班主任应该让班级同学全员参与,献计献策。班牌、班徽、班歌及班训等班级特色标识有助于学生产生对班级的认同感,达到心灵的皈依;让学生参与班级标识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造力,更有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班训、班级口号,应当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能不断激励孩子们奋发向前,鞭策孩子们前进。班主任要找准精神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班级文化。
        很多班级会习惯把名人名言做成展板粘贴在教室内,以此来激励学生。但名人名言也有局限性,和学生的距离感会比较远。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收集学生自己的“草根格言”,选取较好的格言,做成展板,把这些“草根格言”挂在教室的墙上,用学生自己的话语来激励自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格言上墙了的学生的教育意义无疑是比名人名言更有效果,让自己也体验“名人”的成就感。
        2、开展特色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打造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离不开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班主任就要定期地、有目的地开展凸显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各种施展学生风采的平台,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置身于良好的活动氛围之中,加强建设班级特色文化。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焕发精神,升华集体的感情。
        班主任要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参与、评价,通过活动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能力。在班级建设的初期需要班主任适当指导。二是开展特色主题活动。结合本班的文化特色,联系学生的实际,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班集体的活动。如各种主题班会、辩论赛、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促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提高德育的效能。
        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组织各种班级比赛,如大合唱、运动会、拔河、各类球赛、跑操等这一类以班级为单位的比赛,都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活动。
        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循序渐进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班级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可以润泽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班集体。因此,打造班级特色文化是汇聚班集体凝聚力,促进班集体建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萍.浅谈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2] 胡权玉.从班级团结的角度谈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