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引领学生“走进名著”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覃雪琴
[导读]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覃雪琴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安宁路小学,广西南宁 530012

        摘要: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引领学生走进中国四大名著,感受中国古典艺术作品的魅力,是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旨在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 多元化引领学生一步步初读名著、靠近名著、走进名著,提高他们的阅读品味,提升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关键词:多元化引领    兴趣点   阅读名著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阅读可以让人找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中国的四大名著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大浪淘沙积淀流传下来,是具备真善美品质的。所以带领孩子走进四大名著,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四大名著,是需要兴趣和一定的毅力的。多元化地引领学生阅读名著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学生的阅读现状
        通过访谈、调查问卷我们发现,三~六年级48%的学生没有养成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学生们倾向于简单易懂的文字性表述,23%的学生选择阅读以漫画、图文类、IQ问答、笑话为主的书籍;19%的学生不清楚中国四大名著;62%阅读过中国四大名著的学生表示名著语言晦涩难懂,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甚至觉得乏味费力。
        究其原因,与时代的背景、以及学生的现状、语文阅读教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曹雪芹先生所写的的《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学价值与意义不言而喻。但对于学生来说,曹雪芹先生所写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读来或许还有些难以理解,又怎么能够体验到“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呢!此外对于学生们来讲,阅读一部经典花费的时间久,而且一目十行地进行阅读,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从表面上看,阅读名著经典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直接给学生提供解答语文试题的方法,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得到提升。
二、多元化引领学生“走进名著”
        (一)以阅读手册为依托,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为了促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习惯,教师提前阅读名著,并编写阅读手册,让学生依据手册内容一边阅读,一边记录,培养每日的阅读记录的读书习惯。三~六年级语文教师分别编写了《西游记》阅读手册、《三国演义》阅读手册、《水浒传》阅读手册、《红楼梦》阅读手册。历时几个月的编写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了名著的魅力。在编写完成后,教师对于学生们的每日阅读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布置了具体的阅读任务。明确了孩子们的每日阅读任务和每周阅读任务,而且积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以便让孩子们在家也可以进行名著的阅读。
        为了让手册更具趣味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兴趣,阅读手册突破了普通手册的局限,除了设置每个章节的记录卡、好词好句的摘抄,还增设了学生喜爱的人物绘画、兵器绘画、历史遗迹兴趣记录、人文知识闯关、关键人物分析等为等内容。阅读手册的个性化设计符合了学生多角度阅读兴趣的提升,边写、边画、边闯关满足了学生不同阅读情感的抒发。
        (二)感受名著人物特点,共情学生阅读感受。
        阅读后,学生们聚在一起最爱交流的便是书中的人物,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牵动着每个读者的心,也正因为书中人物不同的性格,丰富的感情,才有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营造出一个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深深地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学生亲历阅读后,与名著建立起对话,与人物建立起联系。随着名著中人物的一举一动,学生的情感跌宕起伏。学生阅读名著时,我们从引领学生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入手,共情学生的阅读感受,让阅读名著不再“寂寞”。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几位是关键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老师们在三年级《西游记》阅读手册中罗列出了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看到后,发觉这正是自己想总结却没能总结出来的人物特点,一下子便来了兴趣。孙悟空的勇于拼搏,持之以恒是学生们最喜爱的性格特点,书中很多情节都说明了这些特点 ,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出名著中的语句和情节,对名著原文词句进行摘抄,通过摘抄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
        (三)想象绘画兵器,增加学生阅读兴趣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有的学生喜爱故事情节,有的学生喜爱名著中的人物,有的学生喜爱名著中酷炫的兵器……正因如此,名著阅读手册中我们设置了想象绘画兵器的板块,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名著中自己喜爱的兵器发挥想象力,自由绘画。这个板块受到了许多男生的欢迎,学生们不仅把兵器画了出来,而且依据名著中的描述为兵器增添了许多细节。学生们的手册交流展出后,很多男生绘画的兵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提升了学生继续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四)欣赏影视剧,在对比中了解名著。
        影视业的发展已经日益成熟,而对于各大名著的拍摄,更多的也是经典。87版的《红楼梦》一直是难以超越的绝妙经典之一。在它的拍摄中,演员和原著人物的高度匹配,使得它深入人心,成为经典。六年级学生在阅读《红楼梦》时,老师组织学生观看87版《红楼梦》刘姥姥逛大观园的片段,学生们感到刘姥姥这个人物既有小市民的一面又有十分有趣的一面。老师鼓励学生在原著中找到这个片段再进行对比,不少同学发现刘姥姥原来是个“高情商”的人。刘姥姥知道到贾府是想让她逗大家高兴,于是顺水推舟,在贾母宣布吃饭时,她突然站起身,高声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还鼓腮不语,一脸严肃。“食不言,寝不语”,这是贾府的规矩,那些太太小姐们哪见过这阵势,大家先是一怔,接着恍然大悟,笑作一团。细细品味之后,学生们在对比中发现了原著的细腻及魅力!
        (五)举办阅读分享会,有温度地交流阅读感受。
        阅读是情感的流动,是人类精神愉悦的途径。中国四大名著历史悠久,但文字比较晦涩难懂,学生坚持阅读需要一定的毅力。举办班级阅读分享会,让有共同感受的学生及时交流,能让学生更有兴趣继续阅读。在三(1)班韦老师举办的阅读分享会上,有个孩子非常喜欢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她上台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这个片段,一时间四五个同学也纷纷举手表示也喜欢这个情节,大家在小组中交流更是热火朝天。老师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后续阅读,因为原著后面还有这个情节的延续。面对面的交流让阅读有了温度,让情感流动了起来。
        (六)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耀眼起来。
        展示学生多元化阅读作品,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阅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老师们设计了不同展示窗。中年级开设了名著推荐卡展示窗,一份份精美富有特色的推荐卡让学生们驻足流连。通过欣赏名著推荐卡,引起了更多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他们的赞赏红花让推荐卡的作者们倍感欢欣鼓舞。高年级开设了名著欣赏专刊,班级收集了同学们的读后感或者想象随笔,印制了名著欣赏专刊,学生们捧着自己的作品慢慢欣赏的同时变得更加有自信,激发了继续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 结束语:
        总之,多元化引领学生阅读名著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益阅读体验,但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让他们从“不喜欢读”到“愿意读”到“喜欢读”到“会读”再到“会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当代应试教育的这块文学氛围不太浓厚的土地上,我们更需要一棵阅读的种子,种在这篇土地上使它萌发,长成知识的参天大树。苏霍姆林斯基说:“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让经典著作的思想点燃孩子的思想,让孩子的思想点燃未来的梦想,让我们祖国的未来激荡着智慧的光芒和文化的积累。

参考文献:
        [1]蔡时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名著阅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00(005):P.43-43.
        [2]曹瑾.?从经典中找寻知识——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指导名著阅读的策略[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20,?000(002):P.21-21.
        [3]权妮. 微课模式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发展[J]. 新作文:教研, 2020(2):0196-0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