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9期   作者:杨世平
[导读] 长期以来,舞蹈课以学习技巧为主,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训练的时间过多
        杨世平
        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长期以来,舞蹈课以学习技巧为主,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训练的时间过多,往往容易忽略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舞蹈时以模仿为主,老师怎么示范,学生就怎么模仿。这种学习方式在舞蹈创作排练中,不能促使学生完全实现动作的情感表达,以及开展创新性学习。如何将学生的情感表达与创新融入舞蹈之中并且让舞蹈展现出学生自身特点呢?这考验舞蹈编导的综合能力,需要编导教师展现课堂语言的魅力。本文主要分析论舞蹈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关键词:舞蹈;课堂;语言
引言
        本文就藏族舞蹈《林卡作巴》的创作排练过程分析舞蹈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林卡作巴》以藏族“果谐”和“堆谐”为素材,以藏民们生活中“作巴”为动机,在保留传统舞蹈精华的基础上进行探索。通过对“作巴”“堆谐”以及“长袖”的灵活运用,为传统艺术形式拓展新的表现手段,再现了真实的藏民生活,也向人们传递了一种朴实的艺术观——藏族舞蹈文化融入到藏民的生活中,每个人既是舞蹈的创作者,也是舞蹈的传承者。
一、舞蹈教学语言的释义
        舞蹈教学是塑造学生完美身段和协调体态的直接方法,而教师运用语言描述,是指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运用口头讲解动作和运用肢体示范动作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作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可以说,语言描绘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是舞蹈教学训练最直观的呈现。
二、舞蹈教师课堂语言重要性
(一)用坚定的语言树立创作信心
        为了体现民族色彩,藏族舞蹈《林卡作巴》的编导老师特地挑选了藏汉双语教育学院的学生而非舞蹈专业学生进行排练。排练课中,编导教师提炼出主题动作后,需要在课堂上反复试验,不断打磨动作的流畅性与形象性等等。特别是以“堆谐”为素材的几组动作,藏汉双语的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在这个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身体全部机能一遍又一遍地去完成规定动作,这是个枯燥的过程。学生从热身到舞蹈,从动作的不同方位和不同角度,不同大小和不同幅度,不同层次和不同空间,在主题动作的不断变化中反复练习。编导老师在各种变化动作中选取出最满意的动作,最后再把这些动作组织起来,并加以美化。在这种反复高强度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体能消耗很大,容易身体疲劳,同一动作的不断修改还会带来精神上的松懈。此时,教师铿锵有力的口令,积极的创作态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强有力的引领。在前期的创作排练环境下,学生看不到大段的舞段,连对于舞蹈动作的情感表达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此时,坚定的语言就像强心针,能够带给学生创作排练的激情与信心。由于是非专业学生演员,如果反复练习中还没有达到要求,学生就会有所懈怠。在出现情绪松懈的情况下,老师需要用坚定的语言鼓舞课堂士气,推动创作排练工作顺利进行。因此,坚定的语言是排练场上的一种必需品,铿锵的语气是排练场上最有力的号召。编导教师漂亮的动作示范能够树立起老师的威信,坚定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继续创作的信心。
(二)以亲切的语言带来鼓励与关怀
        教学中,教和学是同时存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反映着老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反映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互为主体的情况是在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产生的。尊重,无处不在,它也许是一次真诚的微笑,也许是细心的关怀。在《林卡作巴》的创作排练中,一些学生的舞蹈动作老是达不到要求,一些学生记不住节奏,一些学生在舞蹈动作时没有表情,一些学生忘记了位置。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编导老师一一记在心里,一个一个来细心解决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照顾学生的情面,因为是非专业演员学生,对于他们的训练不能有过于苛刻的要求。因为是民族学生,在沟通中要照顾学生情绪,委婉提出改正动作错误的建议。

因为是学生演员,语言交谈中还必须处处体现出尊重。在创作排练过程中,编导老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姓名,在问题出现时能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在表扬和鼓励学生时,也要能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尊重。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老师要立刻送来鼓励和赞美,并给予热烈掌声或大声地点个赞,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尊重。鼓励式的课堂语言能让被动式的接受转化为主动式的努力,这是提升学习动力的有效催化剂,同时也是教师树立威信的开始。
(三)用赞美的语言培养排练热情
        舞蹈课以技能训练为主,每个班都会有聪明灵巧、学习能力强、动作完成漂亮的学生,也会有学习相对较差、动作不够协调的学生。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比较容易忽略学习较差的学生。舞蹈课上,老师的赞美是老师对学生的最大肯定。特别是在舞蹈创作排练课堂的高强度训练中,得到教师的赞美就像是一场及时雨,能够滋润学生疲惫的身心。《林卡作巴》的创作排练中,藏汉双语的学生舞蹈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很吃力,在反复练习还达不到要求后往往会选择放弃。一些学生还顾虑面子,不愿单独做动作,怕被其他同学笑话。编导老师需要多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多和学生接触,及时开导他们;在课堂上要仔细观察,注意学生情绪上的细节变化,及时发现舞蹈动作比较差的学生的进步,并当众给予赞美与鼓励,以此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这样的语言赞美直接影响后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让整个创作团队更加和谐。
(四)科学性的语言是引导舞蹈教学的根本
        在舞蹈教学训练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具有一定的科学规范性,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舞蹈训练实践是教学的根本。首先,面对非专业学生,教师只能一点一滴地从头教起,运用科学性的语言,提高舞蹈训练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和预防训练带来的损伤,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使他们更好地达到舞蹈训练目标;其次,教师需要示范完整的动作,在示范过程中加以科学性的语言描述进行引导,把动作的规格、要领、方位讲解清楚,让动作姿态在学生的思想及肢体记忆中根深蒂固。
(五)形象性语言是舞蹈教学的调味剂
        形象性语言是舞蹈教学中专业性比较强的一种教学语言,是对舞蹈动作、姿态的形容或比喻,充分考验着舞蹈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感觉性语言的升华。这种形象性语言不单只是形容和比喻动作,也可以用于形象性的音乐及语调,能够调动学生的舞蹈情绪,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由内而外地感受舞蹈音乐,使得跳出的舞蹈动作与教师的形象性语言、舞蹈音乐融为一体。
(六)增强舞者形体的可塑性
        关于舞者语言的训练,应切实发挥形体舞蹈的美育作用,使其在艺术表达方面更具有协调之美。所制定的形体舞蹈教学内容,应结合人身体结构与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确保舞者的语言获得不断地丰富与拓展,使舞蹈动作更加规范与标准的同时,能够展现良好的艺术美感。形体舞蹈的训练,应注重培养舞者的节奏感与律动感。确保舞蹈动作与音乐进行精准地融合,既可展现整个舞蹈动作协调之美,还要确保观众能透过舞者的语言感受其所传达的情感。作为人体艺术,舞蹈的展现是依托于人的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舞者需借助规范化的动作、丰富的肢体语言,展现舞蹈艺术内涵与魅力。而在舞者进行形体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必须合理、科学地改造他们的自然状态形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教师的课堂语言在创作排练中尤为重要。它不仅反映出编导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反映出编导老师的交流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是一个职业编导不可缺少的能力,是一个教师必备的素养。
参考文献:
[1]萨日娜.浅谈舞蹈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7,(18).
[2]李佳音.浅谈舞蹈教师的教学语言[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3]李振云.舞蹈教学中“语言”的魅力[J].教育艺术,2020,(2).
[4]程玉.浅谈舞蹈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8,(36).
[5]张婧.舞蹈教学语言艺术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