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运用 王占刚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王占刚
[导读] 摘要: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框架结构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施工技术,该项技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且自重十分轻,空间分割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为管理提供便利,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山东聊建现代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框架结构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施工技术,该项技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且自重十分轻,空间分割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为管理提供便利,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施工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水平,加大创新力度,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程的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能够对工程受力和刚度特性进行有效改善,还能降低施工成本,因此深化施工技术内容有利于推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概述
        框架结构指的是由梁和柱等构接成的框架,其主要作用为承载房屋的荷载,是一种稳定的结构。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越来越深入,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目前城市建筑用地愈发紧张,节约用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层化成为大多数城市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仅采用过往传统砖墙承重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荷重变大的需要。因此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通常会使用框架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效果理想。因为高层建筑物层数较多,逐层重力及负荷因素影响较大,对墙体的支撑框架结构和施工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其他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如气候、地震、地理条件等相关因素。结合现状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主要类型包括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全现浇式框架结构、半现浇式框架结构和装配式框架式结构[1]。其中半现浇式框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非常高的施工要求,需要对梁和柱进行现场全面的浇筑,因此需要使用预制模板,减少试件,以不断地提高抗震性能。全现浇式框架则需要在施工现场制造模板,该结构的施工周期较长,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装配式框架结构操作简单方便,施工材料为半成品,运到工地后,就可以直接使用;施工期间基本上是机械化作业,可以缩短施工周期;装配式整体框架结构通过焊接、现浇等手段进行现场施工,对模板没有较高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得到广泛应用。
        二、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应用策略
        2.1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能满足施工标准要求,在混凝土配制、浇注施工中,应从两个方面对混凝土质量予以有效控制:一是在混凝土的计量、投料与配制阶段,首先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等参数值,然后计算出最终的配合比,保证水泥、砂石、外加剂的用量能满足行业标准要求与实际施工需求。配合比确定后,应测量混凝土配制样品的强度值,使初凝强度与终凝强度与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相符,最大允许偏差不得超过5%。这种计量投料的方式,不但能精准计算出混凝土的配合比,而且能减少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用量,无形中给施工单位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成本。二是为了保障混凝土的和易性,提升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拌和之前应在混合料中添加一定剂量的早强减水剂。该建筑工程中的框架剪力墙结构选用的是标号为C30的混凝土,经过技术人员的反复试验和计算,得出混凝土的用量约为500kg/m3,由此可以看出混凝土的浇注量较大[5]。因此,如果外界气温低于20℃的室温,那么混凝土终凝时间将延后至10d左右,方可以进行拆模工作,否则混凝土强度值无法满足标准要求,易出现混凝土脱落与断裂事故。基于对这一问题的综合考虑,可以在混合料当中添加MSN等减水剂,1m3混凝土的添加量应在2%左右,如果添加量超过这一数值,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也相应减少。

通过这种方法,既能保障混凝土自身的强度,拆模时间也将提前,而且能节省大量的施工成本。
        2.2钢筋施工技术控制
        一般情况下,钢筋会被当作框架剪力墙的骨架。因此,为了保证建筑质量和人员安全,需要对钢筋质量进行阶段检测,同时要将质量管理思想贯穿于钢筋施工的各个环节。在钢筋采购阶段,相关人员需要对市场钢筋质量、性能等进行全面分析,以此为依据制订采购计划,不仅要严格按照具体内容进行钢筋采买,还要保障进场钢筋具备完整的质量证明或检验报告,严禁使用不合格钢筋。在钢筋使用阶段,相关人员需要在确保其具有力学性能的条件下做好钢筋保存工作,避免由于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裂纹、铁锈等不良情况,以及呈现出弯曲状态。当出现异常状况时,需要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并及时停止钢筋的应用,防止资源的进一步浪费。在进行钢筋连接前,相关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选择连接方法,保证施工工序达到规范标准,将钢筋接头处设置到受力较小点,并充分考虑到抗震和安全等因素。
        2.3模板施工技术控制
        在建筑构架施工过程中,对楼层的负荷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楼层负荷主要包括因为施工因素形成的负荷以及因为楼层整体重力因素形成的负荷。这两种负荷类型都需要通过多层模板支架进行有效转移,分析实际情况发现,通过楼板进行负荷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因为施工周期等因素的影响,施工后续阶段开工前需要等待楼板的养护,因此进行后续工作前需要对工程楼板开展检查工作,全面分析楼层荷载问题,如果构架大于荷载,则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在模板施工环节,需要对楼层的整体标高进行测量,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防止因为光线等因素对施工标高产生影响,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标定的方法,准确记录相关结果,在得到定位结果后还需要进行再次审核,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确保安装部分的基础模板垂直度偏差小于或等于3mm。如果在施工环节垫层和模板之间存在较大空隙,则需要及时查看是否存在漏浆问题,必要时可使用水泥砂浆处理,保证泥浆紧实度满足工程要求。在模板整体构架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荷载问题的了解,确保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为后续拆除提供便利。在完成混凝土养护后,施工人员需要进行模板拆除工作,要根据相关流程进行拆除,合理保存材料,装卸时需要确保零件没有受损,保证其完整性。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框架结构体系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支撑结构,不仅体现于建筑的内部承载结构中,还体现于建筑的外部立面形态中,尤其是不规则的建筑立面形态更讲究框架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人员需明确实际情况以及设计要求,合理应用施工技术,加强对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保证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从而增强建筑整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给其他环节的施工创设良好条件,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会琛.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筑,2020,17(32):146-148.
        [2]张晓禹.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砖瓦,2020(11):177-178.
        [3]简锡绸.浅谈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20,46(11):116-117.
        [4]沈欢欢,伯冬冬,李艳斌,包维刚.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砖瓦,2020(10):136-137.
        [5]林志海.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体会[J].居舍,2020(24):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