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改建公共建筑项目中的消防改造设计及施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李岳君
[导读] 摘要:公共建筑用途呈现出多样化、装修复杂、火灾危险性大。
        北京天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摘要:公共建筑用途呈现出多样化、装修复杂、火灾危险性大。针对改建公共建筑项目提出消防改造设计及施工解决办法。参与各方都应有法律法规意识,消防设计及施工必须按规范要求严格执行,提高社会的责任意识,做出符合规范要求、符合消防系统功能性要求的设计及工程成果。
        关键词:公共改扩建;消防设计;消防施工;消防改造设计;消防施工解决办法
        1、前言
        随着时代的变迁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建筑改扩建改造项目逐渐增多。为了满足工业生产及经营者需求公共建筑的用途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这类建筑装修复杂,可燃性的装修材料较多,建筑室内采光照明、通风、温度调节大量依靠建筑室内设备设施,火灾危险性大。很多公共建筑都是老建筑建筑设备体系年限较长,修建时消防规范要求不高,消防设施落后,随着国家法规规范的日益改进完善,对消防设施及其安全性也有了新的要求。加之公共建筑人员密集,流动性大,一旦发生火灾很难将人员第一时间疏散。这就对公共建筑的消防改造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针对改建公共建筑项目中的消防改造设计及施工做一下分析探讨。
        2、改建项目消防设施现状及特点
        对既有建筑进行改建是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的提现,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原有建筑改建后作为餐饮、会展、休闲娱乐、商业配套、办公、酒店服务等功能使用,这些功能复杂的公共场所与原来使用空间布置布局有了很大的变动,需要对消防设施进行重新优化设计。优化设计是在原建筑现有的基础之上的消防工程改造那么就必须对改造工程提点做细致的分析,大致有以下特点:
        2.1、消防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既有公共建筑都是老建筑,由于受当时经济发展、消防技术等的影响加上国家对消防工作不完善,导致消防工作在设计及施工方面做得不到位。首先,消防设施设备发生老化,年久失修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首先,火灾报警系统中一些探测器发生故障,失去报警功能,装修改造时,擅自拆除、遮挡火灾探测器、报警器。防排烟系统漏风量过大,现有排烟设备功率不足排风量过低。消防水泵不能正常启动,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及时施救;其次,忽视了对 消防工作的管理,导致消防工作不到位造成公共建筑中的一些消防工具设备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甚至被停用。
        2.2、多产权建筑物主体不明确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供给体系越来越向利益化、集约化方向迈进,多产权建筑物也越来越常见,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这类建筑其用途和使用功能非常广,写字楼、商住合一、加工车间、仓储等等功能合为一体。有些一栋大楼内有十几乃至几十种使用主体或使用功能,这类建筑在不停的转卖、分租过程中,主体越来越不明确,管理混乱,消防管理难度非常大,消防隐患突出。老建筑在这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主要是先天存在缺陷,消防设施、器材配置不足,防火间距、防火分区、疏散通道不符合要求等问题改造改造起来非常困难。还有就是同一个建筑有多个使用单位这种情况,由于用户流动性大,每一个用户在使用前都要按照自己的使用功能进行装修改造,这种情况就很容易造成消防设施、器材的人为遮挡、损坏甚至人为消除。
        3、改建项目中的消防改造设计及施工解决办法
        加强改建项目的改造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对改建项目改造工程的质量尤为重要。为提高改建项目改造公的的消防设计及施工质量,提供一个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综合上述问题分析及相关消防技术规范,提出解决对策。
        3.1、正确判断改建项目的耐火等级,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及防火单元
        根据改建建筑原来的建筑构件情况,根据建筑物高度等原设计图纸判断建筑物耐火等级,或是建筑物改变使用性质和功能后,建筑耐火等级是否有新的改变。

按照建筑使用性质、建筑类别,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可采取设置防火墙、防火卷帘或防火门等防火分隔措施。防火墙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不燃烧体砖墙、轻质混凝土块砌块墙等;设在防火墙上的防火门为甲级隔热防火门;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h等。设置防火墙时应考虑到老建筑本身的结构承重,结合建筑本身合理划分防火分区,避免楼板等承重构件。
        3.2、重新核算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合理设置疏散设施。
        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建筑物性质、火灾危险性大小、人员数量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对安全疏散出口数量、宽度、安全疏散时间、距离等进行计算,合理设置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间、疏散走道、避难层(间)、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消防电梯等疏散设施。改造成人员密集场所时考虑单向和双向疏散距离、场所内人员数量、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属于强制性技术条款。
        3.3、消防设施及系统合理配置
        改建项目改造后应该根据各种不同的建筑类别、使用功能合理设置消防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和消防器材等。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6-2019等规范结合现场及装修布置方案进行,火灾探测器等外围设备的选用及布置应正确、各类模块配置应无遗漏,消防广播、消防电话系统布设无遗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改造设计及施工注意解决常见的如下问题:1、部分小的功能用房如设备间、茶水间、杂物间等房间未设置探测器;2、原有系统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消防广播等未按装修现状结合规范调整,造成了手动报警按钮等保护距离超标;二、对于防排烟系统严格按照《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结合原有系统及装修方案设置防排烟系统,注意解决以下常见问题:1、正确的进行系统排烟量计算,设计排烟口尺寸及风管尺寸;未符合原有排烟风机风量、风压而在系统主管或支管上任意开设排烟口造成排烟口风量不足,风速偏小;2、装修布局改动后内排烟口或排烟窗的距离超过规范要求;三、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应严格按照《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GB 51309-2018结合系统现状及装修方案布置。设计及施工注意解决以下常见问题:1、消防改造区域的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回路与照明混接为同一个回路。2、公共走道及公共区域设置的应急照明灯具照度不够。
        4、结束语
        终上所述,参与各方都应有法律法规意识,消防设计及施工必须按规范要求严格执行,提高社会的责任意识,做出符合规范要求、符合消防系统功能性要求的设计及工程成果。消防设计及施工必须将现行规范、装修设计方案、原有系统现状三者有机紧密结合。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建筑及其火灾特点,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S】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S】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6-2019【S】
        [4]《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S】
        [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GB 51309-2018【S】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S】
        [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S】
        作者简介:
        李岳君(1984-),男,北京,工程师,工科硕士,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消防设计及施工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