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环境下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李婉红
[导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已经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的联系也越发紧密,因此,国家也需要进一步对网络空间加强管理。
        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区分局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已经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的联系也越发紧密,因此,国家也需要进一步对网络空间加强管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益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国家政权安全也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讲话中提到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并且强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所以,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研究;述评
        引言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成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当前,学界对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本内涵、治理形势等多个方面,对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的加强和改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不足,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为其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推进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
        1新时代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构建存在的问题
        1.1新兴网络媒体与错误网络信息冲击
        我国互联网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从新兴网络媒体的影响上看,如手机短视频、直播平台、游戏平台等新兴互联网平台层出不穷,一些新平台分流了大量的互联网人群,如果没有意识形态的宣传介入则可能导致网络意识形态上的真空。光怪陆离的意识形态将乘机涌入,盗版、虚假、过时、错误等灰色信息将威胁网民的身心健康,同时对国家意识形态主导权产生冲击。因此,在原有互联网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国宣传管理系统是否可以及时跟进成为新问题。从互联网意识形态的认同上看,国民原有的政治认同与知识结构在互联网时代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冲击。互联网以全新的样态诸如视频、短视频、图片等形式呈现信息,其内容涉及各个领域。一些娱乐、八卦、生活等方面的讯息冲击人们的视野,导致群众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问题的关注度不够,从而可能淡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传导功能。
        1.2新时代网络受众群体年轻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宣传教育难度大
        一方面,我国使用互联网的群体中,40岁以下人群占了近七成以上,“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新一代年轻人是使用互联网的主力军,这些互联网使用人群易受到错误观点的不当引导。如很多西方渗透势力专门将年轻人作为目标,在互联网上培植了一些“传声筒”,扰乱互联网秩序,而年轻人由于法律常识与生活经验不足,容易受其影响。一些错误思想,如历史虚无主义、自由至上等思想在互联网上流传,使缺乏甄别经验的网民容易受到其错误思想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意识形态宣传方式落后于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宣传话语与青年群体愿望之间存在脱节,在互联网空间内需要革故鼎新。如何将传统的意识形态管理与宣传经验与新兴科学技术结合,推陈出新跟上网络空间变化要求,成为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
        1.3网络言论缺乏规制冲击国家安全
        个别网民忽视法律义务,发表的言论常经不起推敲,并且具有煽动性或个人情感宣泄性。随着个体情绪在网上高速传播,容易造成集体性情绪的失控。一些非理性的言论在不同群体间得到共鸣,造成互联网环境混乱。同时,网络空间的圈层化特质也加大了言论规制的难度。网络空间圈层化使不同个体之间因为兴趣爱好或利益相关形成各种共同体、封闭的小圈子,这些圈子通过线上、虚拟的环境将现实中缺乏联系的个人相互联系。有些小圈子内讨论的内容缺乏限制,使一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信息与言论在其中传播,加大了网络言论管理的困难。甄别与规范个体言论,控制与划定不断扩张的舆论边界,防止出现集体性情绪发泄,这些都成为新时代我国互联网治理的难题。


        2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
        2.1加强网络空间法律制度建设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要建设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空间,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必须要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首先应该加强立法工作,建立一套严厉的网络法律制度体系。同时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以法律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的网络行为,在参与网络活动的过程中依法行事。另一方面,在做好立法工作之后,我们也要进一步加强做好执法工作。网络管理部门要把法律的实施落实到实处,确保制度被全面落实,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对网络空间进行严格管控。一旦在网上发现散布危害国家安全、不利于国家稳定的内容,一定要追根溯源,找到幕后黑手,按照相关法律制度对其进行严厉处置。
        2.2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
        首先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高人民群众辨别信息的能力,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近年来,新媒体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在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新媒体应该积极承担舆论宣传的责任,利用自身优势向人民群众传播健康文明的内容,在其平台上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自己网站上出现的违背主流意识形态、危害党和国家安全的内容要及时删除,严格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对于自己网站上出现的违背主流意识形态、危害党和国家安全的内容要及时删除,严格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各大新媒体网站要将自己的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努力向人民群众传播正能量,努力做到让每一个中国人民都能受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熏陶。其次,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在弘扬主旋律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传统媒介也应该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共同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体一起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线上线下共同宣扬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才能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2.3加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
        在加强网络法律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国家也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不足和缺陷。由于技术上受制于人,我们国家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上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极其不利于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要想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要掌握最先进的网络核心技术。因此,我们国家应该重视研发互联网核心技术,为争取网络话语权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人才是提高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关键,国家应该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的复合型人才,他们能够利用科学技术知识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做出重要贡献,甚至可以在网络技术上实现了‘弯道超车’。”所以,我们国家应该重视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储备人才后备军。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对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是网络化社会,所以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显著作用,与此同时,不同国家之间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我们国家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应该积极发挥斗争精神,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以此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针对目前我国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方面面对的挑战,我们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加快提高网络技术,以此来应对各种挑战的威胁,切实有效地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参考文献:
        [1]韩璞庚,朱思颖.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9(12):32-38.
        [2]张姝,蒋玉涵.总体国家安全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安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6):52-57.
        [3]尹俊.网络空间治理与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研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9(06):44-50.
        [4]吴传毅,金庭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战略[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06):33-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