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雁 1 张丽丽2 通讯作者 杨晶3王晓丽4
1、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心五科 哈尔滨 150036
2、3、4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体检中心 哈尔滨 150036
摘要 目的 中医体质量表结合中医四诊辨证结果与中医经络检测仪辨证进行对比,观察各种体质类型体能状态、自律神经、筋骨状态。方法 由一名医师通过中医体质量表结合中医四诊辨证对 120 例均进行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方法:被检测者双手置于检测仪传感器上,手掌经络全息,即手诊反射区可归结为手指尖端两侧皮肤是12条正经的生理病理反射区。检测仪计算系统自动测量数据、上传、分析,得出脏腑经络虚实诊断参考报告。每天上午 9 点进行检测。结果 平和质占3%、阳虚质占5%、气虚质占5.8%、阴虚质占7.5%、气郁质占24.2%、血瘀质占25%、痰湿质占25.8%、湿热质占4.2%。阳虚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50%,阳虚质筋骨状态异常的占50%,阴虚质筋骨状态异常的占67%,阴虚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33%,血瘀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40%,血瘀质筋骨状态异常的占60%,气郁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31%,气郁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69%,痰湿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21%,痰湿质筋骨状态异常的占38.7%,痰湿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32.3%,气虚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42.9%,气虚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57.1%,湿热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60%,湿热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40%。结论 中医经络检测临床指导不同体质人群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关键词:中医经络检测仪;中医健康体检;体质类型;研究
近年来,人们对于健康逐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改善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健康体检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其地位在逐步提高[1]。生活中,人们生活方式不健康,身体出现了不舒适,但是临床检验检查结果显示临界状态。有潜在发病倾向,在目前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也是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亚健康状态现代医学检查并无明显阳性体征,因此西医上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而中医的体质状态及体质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起着重要的作用,认为体质状态是预测疾病的重要依据,并且体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调性[2]。在亚健康状态中,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能够全面掌握机体的气血阴阳盛衰,制定不同的干预方案,进行合理的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体质辨识在调控亚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 2018 年 7 月—2019 年7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亚健康人群 120 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79例,年龄35~60岁之间。
1.2诊断标准
亚健康定义: 有3种说法 就其实质而言其实无太大区别。(1)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既不是健康也不是疾病的"第三状态"。(2)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3)疾病控制和健康教育专家称为“非病非健康的过渡状态”。
体质诊断标准:参照王琦教授提出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分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 9 个亚量表。首先计算各亚量表的原始分数即各个条目的分值和,再换算为转化分数,各亚表的转化分数为 1~100 分。转化分数 =(原始分-条目数)×100/(条目数×4)。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 分,且其他 8 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30 分时,判定为“是”;平和质转化分≥60 分,且其他 8 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40 分时,判定为“基本是”;否则判定为“否”。偏颇体质转化分>40 分,判定为“是”;30~39 分,判定为“倾向是”;<30 分,判定为“否”。亚量表分数越高,该体质类型倾向越明显。
1.3 排除标准
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绝对禁忌;孕妇、婴儿 禁止检测;避免饥饿、饮酒、饮茶、咖啡及服用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如安眠药等,进餐1小时后才能检测,否则,结果会有所改变。室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应休息30分钟进行监测。剧烈运动后,如游泳、跑步等会影响检测结果为避免电磁场的干扰,金属物件如手表、戒指、项链、眼镜等应该摘除与检测仪保持1米距离。确认皮肤是干净无油、无乳液等。为了检查结果准确,检查时应放松取坐位为宜。
1.4研究方法
首先由一名医师(需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进行望、闻、问、切,结合中医体质量表对120名检测者进行辨证。同时进行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方法:被检测者双手洗净干燥后,置于检测仪传感器上与传感器完全贴合,检测仪通过金属片自动摄取手上12条经脉的生理病理反射区。降数据上传到数据库云端,通过老中医专家的分析,形成经络通畅度、脏腑辩证的诊断报告。每天上午 9 点进行检测。观察各种体质类型体能状态、自律神经、筋骨状态。
2.结果
.png)
从上表可以看出: 平和质占3%、阳虚质占5%、气虚质占5.8%、阴虚质占7.5%、气郁质占24.2%、血瘀质占25%、痰湿质占25.8%、湿热质占4.2%。阳虚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50%,阳虚质筋骨状态异常的占50%,阴虚质筋骨状态异常的占67%,阴虚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33%,血瘀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40%,血瘀质筋骨状态异常的占60%,气郁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31%,气郁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69%,痰湿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21%,痰湿质筋骨状态异常的占38.7%,痰湿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32.3%,气虚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42.9%,气虚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57.1%,湿热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60%,湿热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40%。
讨论
中医认为人体的体质和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了解体质的偏颇,可以观察到身体的易患疾病趋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体质可以加强临床医生辨证的准确性,指导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结果平和质占3%、阳虚质占5%、气虚质占5.8%、阴虚质占7.5%、气郁质占24.2%、血瘀质占25%、痰湿质占25.8%、湿热质占4.2%,其中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居多。阳虚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50%,阳虚质筋骨状态异常的占50%,阴虚质筋骨状态异常的占67%,阴虚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33%,血瘀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40%,血瘀质筋骨状态异常的占60%,气郁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31%,气郁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69%,痰湿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21%,痰湿质筋骨状态异常的占38.7%,痰湿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32.3%,气虚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42.9%,气虚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57.1%,湿热质体能状态异常的占60%,湿热质自律神经异常的占40%。 体能状态异常的以阳虚质和湿热质居多, 筋骨状态异常的以阴虚质和血瘀质居多, 自律神经异常的以气郁质居多。
体能状态是评估受检者元气状态的指标,元气是人体的根本之气, 在阳虚体质中的体能状态数值是处于最低的,而阴虚质体能状态数值大说明受检者处于病理性体能亢奋。筋骨状态中阴虚质与血瘀质数值过大和过小均说明骨骼肌肉气血失调。自律神经异常又称植物神经紊乱。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系统组成,主要支配心肌、平滑肌、内脏活动及腺体分泌,受大脑皮质和下丘脑的支配和调节,不受意志所控制,所以称为自主神经。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在这两个神经系统中,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起负作用,很好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这便是植物神经的功能。如果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那么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常伴随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变化,因此以气郁质居多。长期的情绪波动大,过忧、大怒,影响全身的气机运行,破坏了脏腑功能,逐渐形成气郁体质。
本研究总结了受检者的体质主要集中在血瘀质、气郁质、痰湿质,不同体质类型的受检者体能状态、筋骨状态、心血管疾病风险、血脂风险、心理压力因素增加,把体质学说与经病因病机学说相结合,分析不同体质的成因,判断病变的发展趋向和预后。从本研究中我们可以根据痰湿质,通过祛湿化痰改善血脂的状态;气郁质可理气舒肝,调节心理压力;而血瘀质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临床指导不同体质人群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琦. 中医体质学( 2008版) [M ] t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31.
[2]邓小敏, 陆斌. 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及意义 [J] 家庭医药· 医药论坛, 2 0 0 9 , 1 ( 1 ) : 4 1-4 4
[3]陈涛, 张颖莹. 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探讨[J]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 1 1, 2 0 ( 18 ) :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