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兵
宜宾市翠屏区古法传承中医理疗馆 644000
【摘 要】 中医针灸正骨联合短杠杆手法,继承了传统推拿手法,通过深入剖析国内外手法理论,以中医的整体观为出发点而形成的一种极具创新性的针灸推拿方法。区别于传统针灸、正骨推拿,中医针灸正骨联合短杠杆手法具有轻柔精巧、易于控制、安全性高、疗效好的特点。据文献研究与理论论证,该中医针灸正骨联合短杠杆手法在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优于长杠杆手法,特别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关键词】 脊柱骨赘病;颈椎;按摩疗法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变性, 颈脊椎骨质增生及颈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而引起的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总称, 也有人称之为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该病往往因劳累、损伤、受寒而发作, 其发病率在 1. 7% ~ 17. 6% [ 1]。运用中医针灸正骨联合短杠杆手法治疗颈椎病是中医药学的优势, 其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关于颈椎病手法治疗的分类与流派,其大致可分为推拿按摩正骨手法及其衍化、变化手法两个方面。
1 手法
推拿手法是治疗“骨错缝、筋出槽”的首选方法,松解类手法可使筋归槽,矫正类手法可令骨合缝,恢复“骨合筋舒”的正常状态,临床症状得以消除。大部分颈椎病患者经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其中推拿疗法是效果较为显著的疗法,特异性短杠杆手法与传统的长杠杆手法相比,具有轻柔精巧、易于控制、安全性高、疗效好的特点。
1.1 针灸正骨联合传统长杠杆手法
传统长杠杆手法:患者左侧卧位,医者面向患者,左手屈肘将患者臀部固定,同时右手置于其肩部,两手相对用力使肩部与臀部反向扭转,待活动到最大限度,用力推扳,右侧反之,若调整成功可闻及关节响声。患者俯卧,医者立于一侧,寻找其痛点,以掌根揉法、按法等对痛点和周围进行放松,以掌拨法和指拨法对粘连的软组织进行松解,直至腰部肌肉柔软为止。传统的颈椎旋转扳法属于长杠杆手法, 优点是长力矩, 较省力,缺点是存在多个链节的应力传递,调整和控制比较困难,且各链节应力分布不均匀,不能选择性地活动或限制相关节段,使脊柱的被动运动集中或限制于病变节段。若椎体后缘出现较大的骨赘,或有较大的髓核突向椎管内时,容易造成脊髓损伤。
1.2针灸正骨联合短杠杆手法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是上海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脊柱推拿专科主任沈国权教授在20 世纪 90 年代创立的一种手法, 该手法继承了传统推拿手法, 通过深入剖析国内外手法理论, 以中医的整体观为出发点, 结合了现代医学基础科学( 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 、临床科学( 放射诊断、骨科学等) 的理论, 经不断完善, 已形成独具一格的流派。
短杠杆手法:患者俯卧,腹部垫枕,术者立于左侧,对患侧腰臀部肌肉和下肢肌肉进行按摩放松,而后两手交叉,以一手的掌根置于病变椎间盘的上位椎体右侧横突,另一掌根置于病变节段的下位椎体左侧横突,两掌根同时按压横突并逐渐增加力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准,于其呼吸末期肌肉放松时,两掌同时用力向棘突方向扭转,若调整成功,可闻及关节的咔咔响声或有明显的松动感。
2 颈椎病
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项强、颈筋急等范畴。中医学认为,督脉痹阻不通、经络瘀滞不畅为颈椎病的主要病机,肝肾不足是其发病基础,风、寒、湿侵袭是主要的诱发因素,而“骨错缝、筋出槽”则是发病关键。
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节段的错位, 造成关节囊、韧带的胶原结构有的松弛, 有的紧张, 部分受压,使人体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和无鞘细纤维受到刺激,引发肌肉反射性持续紧张及疼痛,椎体的旋转和位移造成椎间盘变形和内部应力分布的改变,椎间盘某一部分因压力增高而向外膨出,导致椎管和神经根管内环境的恶化,椎体的屈伸位移,造成硬膜囊、脊髓、马尾系统在屈伸成角处应力集中,神经根张力增加,进一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对传入信号处于高敏反应状态,产生一系列相应的症状。
3 针灸正骨联合短杠杆手法的有效性
据罗志洪《针灸正骨联合短杠杆手法治疗颈椎病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一文的实验数据研究,其通过全部180例医院推拿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灸正骨联合短杠杆手法治疗颈椎病,发现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针灸正骨联合短杠杆手法则是将中医“骨错缝、筋出槽”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所形成的治疗方案,其着力点在突出节段的上、下椎体横突与棘突,一改传统的解剖整复为节段微调手法,以最小幅度的病变节段被动运动从而调整关节错缝,改变了颈椎与受压神经根之间的相对位置,达到良好的减压效果,同时避免了对正常椎体的干扰,避免了长杠杆手法应力的多节点传递效应,使得非病变关节无需承受手法应力的载荷损伤,从而更好地恢复筋骨的生理功能,提高了传统手法治疗的疗效。
4 针灸正骨联合短杠杆手法的安全性
临床上采用手法治疗颈椎病时,多在颈椎前屈位下操作,因为此体位可使椎管矢状径增大,这样操作时不易损伤脊髓神经结构。颈椎前屈时,以 C4 ~ 5椎间盘水平为中心,脊髓紧贴椎管的前壁向上下两端被拉长,脊髓与椎管壁之间有较大的缓冲空间,且硬脊膜也绷紧。颈椎后伸时,颈脊髓增粗,且与椎管壁之间的缓冲空间减少; 颈椎椎板间隙减小,椎板相互重叠增多; 黄韧带因椎板的挤压而折叠,凸向椎管内。
中医针灸正骨联合短杠杆手法治疗颈椎病受到了诸多的关注。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痹病的范畴,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 活络止血,现如今活血化瘀成为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式。中医正骨是通过对患者的压痛点和双侧骸棘肌行推、揉、点的方式进行治疗,有效地改善了患处的血液循环,使得患者的颈椎痉挛处于松弛的状态,其治疗方式简便快捷,能够减轻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在有 效 治 疗 的 过 程 中 侧 重 患 者 的 心 理、生 理 等 各 方 面 的 问 题, 减少了治疗过程中的风险性,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而温针治疗法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炎症的吸收,提升病变的修复能力,具有调节气血经络的作用,且治疗费用较低,治疗方法安全简易,在有效治疗的过程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义凯.手法治疗颈椎病的若干问题[J].中医正骨,2018,30(03):4-6.
[2]朱俊.特异性短杠杆手法治疗颈椎病症的可行性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8,39(01):100-101.
[3]张诗尧.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09):72-74.
[4]罗志洪,王勇,沈峥嵘.短杠杆手法治疗颈椎病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6,38(04):579-583.
[5]廖军,王诗忠.简述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2):121-122.
[6]李志进,王和鸣.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治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0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