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神经外科 上海 201700
摘要:目的 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手术后的护理技巧。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实行气管切开手术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了术前护理、湿化气道、环境管理、吸痰护理、预防感染和套管护理等措施。结果 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未出现死亡病例。共计发生6例气管切开术后相关并发症,5例为肺部感染,1例为气管阻塞,并发症发生率为10.3%。结论 对于实行气管切开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生命质量,预防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气道湿化;预防感染
在遭受严重交通事故、高空坠物打击等情况下,容易出现重型颅脑损伤。此类患者病情危重,且伴随有呼吸衰竭、意识模糊等症状,必须要实施急救,防止病情恶化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急救时,经常会进行气管切开,提供呼吸支持,改善患者的通气和吸氧状况,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在进行气管切开手术之后,如何做好术后护理,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护理技巧、护理经验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院在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间,共有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了气管切开治疗,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进行气管切开手术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区间为19-68岁,平均年龄为(41.4±2.5)岁。病因方面,交通事故38例,高空坠落11例,暴力打击8例,其他1例,均使用塑料套管。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
考虑到患者送医治疗时,患者病情危急,家属情绪往往十分激动。在立即安排住院、实施抢救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病患家属的沟通工作,一来是抚慰其情绪,平复其心情,二来主要是向家属告知手术治疗流程以及实施气管切开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争取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并且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
1.2.2湿化气道
实行气管切开手术后,注意保证患者气道的湿润,减轻因为干燥导致的不适感。气道湿化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滴注湿化液。选择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灭菌注射用水2ml,取下针头,间歇沿气管内壁滴入。两次滴注的间隔时间为2h。患者在吸气时,湿化液会随着气流从套管内壁流入,从而起到了湿润的效果。第二种方式则是我院应用较广的氧气雾化吸入。我们采用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法,较长时间的雾化可导致患者血氧分压下降。雾化液的配置为:生理盐水5mL+α-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利用雾化器经气管套管口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痰量,每次雾化吸入时间间隔6-8h,1次/15-20min。
1.2.3环境护理
患者插入套管后,外界的空气直接进入到支气管。这样空气就无法通过口鼻进行湿润和净化,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会增加支气管感染和气管干燥的概率。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房内的环境护理。要保证病房内的空气清新,同时要做好空气净化与消毒。病房湿度控制在40%-50%之间,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
保证病房内部以及走廊内的安静,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1.2.4吸痰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无法自主排出痰液,而痰液堆积又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窒息,因此吸痰护理也十分重要。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细谈设备的操作技巧,并且严格按照相关步骤进行规范操作,保证吸痰护理中零失误。准确判断吸痰时机,也是考验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可以尝试通过听患者气道声音变化、肺部啰音,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加以判断。正式进行吸痰操作时,要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导管能否正常通气,然后调整好设备参数。每次吸痰时间严格控制在10s。对于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翻身、扣背的方式,让痰液排出。
1.2.5预防感染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要特别注意感染的预防护理。除了上文所述的要做好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外,要求医护人员出入病房前,必须戴好医用口罩和医用帽,穿好工作服,限制无关人员出入病室。在护理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禁交叉感染、特别是每天进行气管切口处纱布的更换、敷料的检查时,要做好手部消毒,佩戴医用手套。病房内出院患者终末消毒采用紫外灯消毒和臭氧消毒的方式,做好病房内空气、物品杀菌,防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另外,有些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还会伴随发烧情况,或是长时间昏迷,有较大概率出现粘膜糜烂。这些部位也会有更高的几率出现真菌感染。因此,护理人员还应当定期做好患者口腔的清洁护理。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护理,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棉球进行轻轻擦拭。
1.2.6套管护理
护理人员在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流程,使用合适的气管套管,保持套管居于气管中央、松紧适宜,将套管固定牢固,且要依据患者的颈部肿胀程度随时调整松紧度,每天更换一次套管系带,有污染及时更换。每天更换两次气管切口处的纱布,并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
2.结果
本次研究的5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无死亡病例;护理期间累计出现6例气管切开术后相关并发症,其中5例肺部感染,1例导管阻塞,并发症发生率为10.3%。
3.讨论
气管切开是治疗并发气道阻塞、呼吸衰竭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方式,但因气道与外界直接相通,空气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呼吸道,将增加感染、呼吸道脱水等症状,不利于后续治疗。因此,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就显得有其必要。
在安排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要与陪同家属做好术前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赢得家属的信任,平复他们的激动情绪,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实行气管切开手术后,还要重点做好感染预防护理。护理人员要注意做好病房内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出入病房做好消毒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感染发生率。此外,还要通过湿化气道、开展吸痰护理,减少患者出现气管堵塞的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实行上述综合护理措施,58例患者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未发生1例死亡病例。虽然出现了6例相关并发症,但是发生率仅为10.3%,相比之前有了较大的改善。综上所述,对实行气管切开手术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道湿化、感染预防、吸痰护理等综合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艳琴.对接受气管切开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气道综合护理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9.
[2]何翠晴.细节护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8):43-43.
[3]史小清,刘珊.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对策[J].人人健康,2019(08):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