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婷
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卫生院
江苏省无锡市214187
摘 要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护理理念应用于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6月收治的18例患者,依据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式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理念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效果、护理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护理理念应用于临床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护理理念;临床护理;护理模式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医疗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基于中医护理理念的临床护理是基于“治未病”,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的临床护理,指导个体实现针对性的养生,疾病预防更有目标性,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1]。我院将中医护理理念应用于临床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9—12月收治的18例患者,依据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 例。观察组男4例,女5例,年龄分布60—74 岁,平均 69.32±6.54岁,病程 1-18年,平均 11.22±2.05 年。对照组男6例,女3例,年龄分布64—82岁,平均年龄为72.11±6.32 岁,病程 1-22 年,平均病程为 12.32±2.54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存在的差异不影响统计意义,P>0.05。
纳入标准为:患有慢病,认知正常,意识清醒,具有正常交流、表达能力。患者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并表示愿意配合。
排除标准为:意识不清醒,存在沟通障碍,患有精神类疾病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理念,应用中医理念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识,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提出临床护理方案。中医辨识由于具有中医全科资质的医师,依据中医诊断学,采用望、闻、问、切的方式,观察就诊人的神、色、形态等,并且辅以舌象、脉象等来辨识。中医师对受检老人的身体状况实施综合判断,体质辨识依据的标准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患者的体质可以分为9 种,分别为气虚、阴虚、阳虚、湿热、痰湿、血瘀、特禀、气郁、平和。针对辨识体质,依据诊治情况,结合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制定有针对性临床护理方案,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措施,结合体质特征实施护理干预,指导受检者的生活、饮起居方式,并指导患者的心理调节,体育锻炼、中药调理,借助面对面交流、开处方中药,发放健康手册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调理患者的体质,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掌握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与防病治病知识。
1.3 指标选择
对比两种护理模式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患者对于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负面情绪评估借助SAS 评量表与SDS 评量表,数值越大表明负面情绪越严重。护理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对应的选项分别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png)
3.讨论
中医护理理念是基于对于对患者体质的分类,结合患者身体的实际,提出针对性地建议,内容包括养生方法与饮食知识等,结合对患者的检测,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提升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顺从性,强化与患者的交流效果,在交流中,提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比如对于痰湿体质患者,食物可多选择冬瓜、白果等,以实现化痰健脾的功效,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提升运动强度,避免在湿冷天气户外运动,居住环境要干燥[2]。对于患者如果为阳虚体质,食物选择要有利于温补、补肾气,如羊肉、枸杞等,避免过多食用生、冷食品,锻炼要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患者如为阴虚体质,要多食用蔬菜、水果,避免过度劳累。患者如为气虚体质,要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米粉等。而患者若为气郁体质,食物要有利于脾胃调理,避免冰凉食物。此外,还要增强心理干预,提升患者的主动交流意识,有良好的心态,树立积极的心理[3]。
中医辨识依据“治未病”,采取了“未病防病、已病防变”的原则,研究个体体质,分析变化趋势与相关因素,制定措施保证了个体化、针对性,对于养生、预防、治疗以及康复具有综合作用[4]。人的生理代谢与机体功能的实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质会发生转变,借助体质的判定,可以分析出脏腑功能,明确了个体体质保证临床护理更有针对性,借助干预,患者的体质失衡状态可以得到改善,体质有利于向健康状态发展。
由于中医护理理念以生命个体出发点,旨在分析不同体质的特点,研究影响因素,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养生、康复,实现了个体化健康指导。从《灵枢·论勇》的记载可以看出:“有人于此,其年之长少等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皆病,或皆不病,何故?不胜四时之虚风,不伤于四时之虚风。”从这里看出,中医揭示了外因与内因的关系,将发病与个体差异结合起来,注重分析易感、病机,治疗中强调传变、转归。传统医学结合体质辨识加以辨证治疗,基于个体化辨证实施健康指导,“治未病”实现了对病的主动预防。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传统医学的发展,临床护理要意识到中医的重要价值,将中医辨识与临床护理加以结合,以独特的视野,满足个体临床护理的需求,发挥疾病预防、管理、康复的综合作用。
参考文献
[1].安维华,刘玉燕,卢海清.优质护理服务中发挥中医特色护理的应用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8,48(7):39-41.
[2].孟昭娣,王彩霞.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中医特色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4):174.
[3].廖象英.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3):96-98.
[4].侯静,田建军,于红霞,等.中医特色优质护理服务实践研究[J].河北中医,2015,37(12):1893-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