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期   作者:刘锡红
[导读] 目的:深入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刘锡红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361001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定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为调查时间段,选择我院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88例孕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而后以随机数法为依据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选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孕产妇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下的效果。结果:护理完成后,观察组无论SAS评分还是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护理过程中,优质的护理模式不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产妇心理状况也得到明显舒缓,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因此,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工作中。
关键词:优质护理;剖宫产;产妇护理;临床效果
        近几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水平的不断上升,剖宫产的发生率也逐年呈上升趋势。但受孕妇缺乏对剖宫产的知识影响,许多孕妇在产前往往表现出恐惧和紧张等心理状态,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其出现血压升高、心率上升等反应,进而影响剖宫产术的正常运行和产妇的康复进程。基于此,本文针对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设定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为调查时间段,选择我院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88例孕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而后以随机数法为依据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产妇中最小20例,最大37例,平均(26.3±4.4)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13例;对照组中最小19岁,最大36岁,平均(26.1±4.2)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15例。本次研究中产妇纳入标准如下:产妇精神状态正常;均自愿选择剖宫产生产模式;产妇及家属享有知情权,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如下:有其他严重躯体并发症的产妇;精神方面异常,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愿的产妇。两组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定时检测血压等情况,并向孕妇和家属说明剖宫产术的操作和需要注意的相关事宜,如有疑问,可随时咨询护士。
        1.2.2观察组:选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术前护理。入院后,护理人员向孕妇讲解医院设施、环境等,让产妇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剖宫产手术的顺利与否与产妇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在手术前应提前做好孕妇的心理疏导,选取专业的护理人员根据孕产妇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沟通和交流,充分掌握孕产妇的心理变化,做到及时引导和鼓励,让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告知产妇剖宫产的具体操作、注意事项等,让产妇对剖宫产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告知孕产妇术前6h禁食,4h禁水,并告知产妇留置导尿管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产妇的配合度。
        术中护理。首先,护理人员提前将手术室温度调为22℃~25℃,湿度为50%,避免孕产妇出现应激反应。在对产妇行剖宫产术中,不要大声说话,拿器械也应轻拿轻放,以免造成不适感。此外,护理人员应将孕妇的体位调整为合适的位置,以免影响术中孕妇的正常呼吸和静脉回流。
        术后护理。产妇在术后经常会出现乳管不通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引导产妇进行热敷并配合手法按摩,促进乳房的畅通。而对于产后泌乳量较多的产妇,护理人员应仔细讲解正确的挤奶方法,以此缓解产妇的憋胀与疼痛,增加产妇的舒适感。剖宫产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及时询问产妇的疼痛部位和程度,同时可播放一些轻音乐缓解产妇的注意力。产妇回到病房后,应保持平卧位,且4小时内不能移动,如果要搬动需动作缓慢轻柔,以免引起切口的疼痛。此外,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帮助产妇进行康复训练,并定期最好产后回访工作,及时了解产妇的康复情况,提升治疗的依从性。
        1.3评价指标
        产妇疼痛程度评价标准:满分为10分,分值与产妇疼痛值呈正比。心理状态评价标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抑郁和焦虑越明显。评价护理满意度:此指标评价时主要以我院自制满意问卷来辅助完成,共设定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利用SPSS17.0这一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孕妇选择剖宫产生产,但大多数孕妇由于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和对剖宫产手术知识的缺乏,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孕妇出现血压升高、心率上升等反应,进而影响了剖宫产术的正常运行和产妇的康复进程。因此,做好剖宫产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传统的护理模式具有很强的机械性,通常情况下,护理只注重剖宫产本身,没有顾及到孕妇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效果较差。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一种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在护理过程中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开展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护理。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完成后,观察组无论SAS评分还是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不仅能减轻孕产妇的主观不良反应,且还能大大提高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保证各项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
        总而言之,优质的护理模式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还能缓解产妇心理压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产妇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陈伟.优质护理在妇产科剖宫产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J].名医,2020(11):146-147.
[2]时亚.探究剖宫产产妇在使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后效果[J]人人健康,2020(14):580-581.
[3]戴玉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136+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