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小琴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管理在急诊孕产妇接诊急救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救治的150例诊孕产妇,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程序化组各75人,分别使用常规护理管理和程序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抢救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等各项临床效果。结果 经护理后,程序化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效果,均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抢救急诊孕产妇时,使用程序化护理管理,可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建议提倡。
【关键词】程序化护理;急诊;孕产妇;护理价值
妊娠分娩是妇女的一个正常生理过程,但分娩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医生技术高超,急救时稍有疏忽,就会危害到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孕产妇时一定要格外注意,时刻配合医生救治产妇。程序化护理管理是一种针对性、精细化的护理,先进行优质的护理流程规划,再严谨实施,快速抢救孕产妇,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1]。
一、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救治的150例诊孕产妇,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程序化组各75人,其中常规组孕产妇平均年龄(27.56±4.31)岁,平均孕(37±2)周;程序化组孕产妇平均年龄(28.67±3.98)岁,平均孕(36±3)周;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组间数据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护理孕产妇。
程序化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程序化护理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 护理人员的程序化管理:急诊室护理人应选用有经验的老员工,并定期参加培训,不断提升自己个人能力、团队配合能力。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并实施24小时双班排班制,确保患者到急诊室都能够被及时护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②系统程序化管理:护理人员应每日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确保仪器无故障,保持急诊室卫生清洁,并对急救药品、仪器实施“五常法”管理,常自律、常清洁、常整顿、 常组织、常规范管理,做好记录;③ 完善急救流程:护理人员应立刻将孕产妇送至急诊室,并进行全面体检,完善患者信息资料,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随时与患者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并与接收科的护理人员做交接工作[2];④完善质控程序: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护理质量的实时监控,及时分析、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并追踪落实情况,同时,应整理并汇总上报护理纠纷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应设计专科病例,并定期按操作流程组织应急演练,以提升医护团队配合度、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疗效;科内根据专科危重症疾病抢救需要配备专病种急救箱,箱内放置抢救病人时所用的抢救物品,方便护士抢救时使用,节省抢救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等各项临床疗效数据。
1.4 统计学分析
三、讨论
现如今,孕产妇发生急危症状逐渐增多,主要原因为妊娠期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等[3]。如抢救不及时,很容易危害产妇及婴儿的生命安全。因此护理工作也极其重要,程序化护理管理为一种新型的护理,使用该护理管理,可提升患者抢救时间[4]。本次研究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护理人员的程序化管理、支持系统的程序化管理、完善急救流程和完善质控程序等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流程,实施系统全面的管理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急诊护理工作效率[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孕产妇应用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后的抢救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等各项临床效果均明显比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对照组好,经对比 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抢救急诊孕产妇时,使用程序化护理管理,可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建议提倡[6]。
参考文献
[1]郑丽英.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用于乳腺癌癌性伤口护理的临床有效性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22):119-120.
[2]陈霄云.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9(30):26-27.
[3]郦珍芳,冯薇.程序化护理管理在急诊孕产妇接诊急救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18):2878-2879.
[4]李慧丰,李亚娇,管爽,张静.程序化护理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22):77+88.
[5]左霞,赵霞,王群,钱宏梅.程序化护理管理在急诊孕产妇接诊急救工作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29):184-185.
[6]穆晓菁.风湿科患者精准服药率中程序化护理管理的作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2):97-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