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期   作者:姜利红 游丽萍
[导读]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综合护理干预对神外吸入性肺炎患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姜利红 游丽萍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福建省龙岩市 364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综合护理干预对神外吸入性肺炎患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神经外科吸入性肺炎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与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吸入性肺炎治愈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S-QOL总分(186.7±32.26)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炎治愈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70岁、意识障碍、胃食管反流、经鼻饲养、吞咽障碍、体位不当、意识障碍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支持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70岁、意识障碍、胃食管反流等是神经外科吸入性肺炎主要影响因素,给与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痊愈,建议使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神经外科;吸入性肺炎;因素;生活质量
        引言
        肺炎是儿童及老年群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其多由病原体感染所引起,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发热、肺部啰音、气促等。因儿童及老年群体免疫力较低,肺功能不全,若感染肺炎后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易紊乱机体酸碱平衡,出现低氧血症,进而发展为重症肺炎。重症肺炎病情严重,极易损伤机体神经及心血管系统,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目前,机械通气为临床治疗重症肺炎主要手段,其疗效显著,但通气期间易产生较多痰液,增加呼吸道感染率,增加治疗难度,故治疗期间需实施护理干预,及时清除痰液,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旨在探究综合气道护理对重症肺炎患者症状缓解及呼吸道感染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神外吸入性肺炎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50.26±3.2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50.74±3.28)岁。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251,t=0.5241,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吸入性肺炎相关标准。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2)自愿参加;(3)神经外科患者;(4)成年患者。排除标准:(1)认知障碍患者;(2)脑梗塞患者;(3)ICU患者;(4)重症肺炎患者;(5)精神病患者;(6)抑郁症患者;(7)听力障碍患者;(8)视力障碍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的体征状态,加强个人卫生管理,保持口腔清洁,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综合护理):①心理护理:在健康宣教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关心患者的实际感受,了解其情绪变化,进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对于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认知程度,有选择性的进行健康宣教,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方法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耐心解答患者感到担忧的问题。对于疾病的治疗恢复,护理人员应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产生激励患者的作用。室内保持温湿度适宜,令患者感到舒适,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帮助其放松心情,能够自觉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②营养管理:患者取半卧位,将床头抬高30°左右。吸痰后,行肠内营养支持,应用鼻空肠管,匀速泵注营养液。检查肠鸣音、胃潴留等情况。配合使用胃动力药,促进消化、吸收,避免胃残留量过高,预防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

③呼吸机管理:机械通气期间,及时更换呼吸机管路、附件,能够降低感染风险。定时排空湿化罐(24h/次),予以清洁消毒后,再注入无菌湿化液。在呼吸环路最低处,放置集水瓶,并及时倾倒冷凝水,避免出现倒流的情况,防止患者误吸。④人工气道管理:将气囊压力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结合测压表显示结果,进行调整和控制。及时清除气囊上分泌物,定期行气囊上滞留物引流(4~6h/次),将口鼻腔、气管内分泌物清除干净。适当进行气道湿化,进行加湿、加温处理,将温度控制在32~36℃左右。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前SS-QOL分别为(126.52±12.36)、(126.23±12.38)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SS-QOL总分较护理前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SS-QOL总分(186.7±32.26)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肺炎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肺炎消失时间(2.57±1.82)、住院时间(12.57±2.61)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肺炎是指肺泡、远端气道等其他肺部感染性炎症,其多由细菌、病毒感染所导致,好发于儿童及老年群体。因儿童免疫力较低、气道发育不成熟,老年群体身体机能降低,故其患上肺炎后,难将肺部分泌物及时排出,加剧病情发展,形成重症肺炎。相较于普通肺炎,重症肺炎影响性更大,其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休克、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严重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多采用抗感染药物、机械通气等手段治疗重症肺炎,其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通气治疗期间易增加患者排痰难度,影响其正常呼吸,故实施护理干预对改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重症肺炎是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常并发呼吸衰竭,治疗以机械通气为主。但由于该病患者年老体弱、呼吸功能存在严重障碍、抵抗病原菌侵入能力较差,导致在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并发症发生风险增高。为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确保干预效果,在行呼吸机治疗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综合护理干预围绕患者开展呼吸道、饮食、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质量,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呼吸机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的干预效果,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析原因在于,通过合理规范使用呼吸机,使用前后进行严格清洗消毒,重视吸痰等护理的规范操作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均能够降低患者发生再次感染的风险;因患者免疫力较差,恢复能力较弱,所以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患者抵抗力,从而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干预效果;加强呼吸道护理,给予吸痰、雾化、气道湿化等干预,利于患者咳出痰液,可减少痰液引起的感染,利于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杨俊英.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外伤患者围术期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40(6):1021-1024.
        [2]伞建超,吕政.综合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8,14(47):651-654.
        [3]谢玉,江海娟,陈亦丹.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预防作用[J].海南医学,2018,51(1):2363-2365.
        [4]丁欣然.认知干预的健康教育对肝胆外科PTBD术后护理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8,4(51):820-8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