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友爱
诸城市瓦店卫生院 山东潍坊 邮编:262227
【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冠心病护理中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筛选2019年4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6例作为观察样本;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责任制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心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指标(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E峰/A峰(E/A)指标水平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予以责任制护理措施干预,在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可有效促进患者生活水平以及预后质量的提升,该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
冠心病属于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内科疾病,该种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集中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患者机体脂质代谢紊乱,血液脂质堆积于患者动脉内膜中,最终形成粥样的白色斑块,血液中的脂质物质在长期堆积下,会致使动脉腔变得狭窄,从而导致患者的血管血运异常,引发心脏缺血。冠心病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在严重情况下可致使患者死亡[1]。为了能够促进冠心病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的提高,在冠心病患者接受治疗期间,不仅是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更是要对患者予以合理的护理措施,完善护理服务工作。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老年冠心病护理中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本院在2019年4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冠心病老年患者,将其按照双盲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具有33例;其中参照组患者的男女患者人数占比为20:13,年龄区间为54-76岁,年龄均值为(63.54±1.23)岁;观察组患者的男女患者人数占比为18:15,年龄区间为58-81岁,年龄均值为(67.91±1.96)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基础临床资料,经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后,发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具有对比研究价值。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患者在入院治疗后,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特别是心肺功能指标的密切监测,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知识宣讲,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有氧运动,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等。
观察组患者予以责任制护理干预:(1)健康知识宣讲、心理护理干预:冠心病对患者的身心影响较大,加上心绞痛的病情困扰,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存在抑郁、悲观等多种不良情绪;对此,医护人员需要以耐心、和蔼亲切的语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诱因、治疗手段等方面的病理知识,从心理学角度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病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医护人员还要告知家属对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和陪伴,这样才能够帮助患者克服负性情绪。(2)基础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个人资料以及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对在护理工作开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将护理计划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另外还要事先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并且要指导患者预防和应对并发症的具体措施;加强病房环境护理,要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房周围人员流动;其次还要加强对患者的运动康复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耐受力和病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有氧运动,比如走路、打太极、上下楼梯等,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都要合理控制。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用药监督和饮食护理工作,告知患者控制高胆固醇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摄入,多摄入营养丰富的水果蔬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心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心肺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指标(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E峰/A峰(E/A)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3结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所致的一种心脏疾病。该种疾病在现如今的发病率较高,且在近些年呈现出上升趋势,具有较高的致残和病死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到来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在社区带病生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2]。科学合适的治疗手段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治疗方式都是保证良好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的关键,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将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开展落到实处,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在本研究中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责任制的护理模式,医护人员能够结合患者的实际身体和心理需求,对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干预以及健康知识教育,并且能够从多个方面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并发症防控护理、运动康复指导以及健康饮食指导干预[3]。责任制护理模式是常规功能性护理服务模式的升级和优化,能够充分提高护理服务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全面性。该种护理模式的实施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加细致和全面的护理服务,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的病理知识知晓水平,还能够帮助患者掌握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自我效能的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参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指标(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E峰/A峰(E/A)等方面的心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更好,表明该种护理模式的实施能够让患者的心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可知,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责任制护理干预措施,在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预后质量方面能够取得更佳的护理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志敏, 蔡莉莉, 李凤燕. 责任制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探讨[J]. 人人健康, 2020, 510(01):134-134.
[2]夏洁洁. 责任制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积极作用的相关研究[J]. 饮食保健, 2020, 007(002):125-126.
[3]汪昭君. 责任制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及病情康复的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1):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