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克静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管外科,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经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人数均为半数(37例)。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个体化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踝肱指数、心理状态及症状康复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对照组踝肱指数与观察组无明显差异,经不同模式护理后对照组患者踝肱指数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抑郁与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康复率91.89%高于对照组患者72.97%(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个体化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模式有利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患者术后的症状改善,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取得显著的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体化康复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支架置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发的下肢动脉阻塞与狭窄,多发群体为中老年患者,因此更易导致肢体出现慢性缺血,严重者甚至需要进行手术截肢治疗[1]。血管支架置入在临床上常用于该病的治疗,帮助患者加快痊愈速度。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患者术后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问题与增快症状改善。因此,寻找有效的护理模式对患者十分重要。个体化康复护理[2]联合健康宣教护理模式作为一种联合应用的护理模式,已经逐渐被许多医务工作者和患者认可,在临床上已经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本项研究通过观察应用个体化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护理模式处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患者的护理,以探讨其对患者内心情绪与症状康复等多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7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患者年龄均超过42岁,均无其他严重疾病与心理问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2~63岁,平均(48.31±3.18)岁,女性10例,男性2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4~68岁,平均(52.41±4.07)岁,女性13例,男性24例。两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患者在上述条件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可进行接下来的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与之前一致的常规护理模式,包括护理人员密切关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患者术后生命体征,进行用药指导以及饮食控制,观察患者异常反应,预防并发症以及促进患者康复。
1.2.2观察组
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护理工作,包括下述方法:
(1)个体化康复护理:主要为针对不同情况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患者给与不同程度的康复护理,包括且不限于监测生命体征、心理护理、按摩护理、饮食护理、病房护理、健康护理以及运动护理。
(2)健康知识宣教:通过正确且有效的健康知识宣教能够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以及避免不正确的个人防护方式,护理人员可针对性的从患者目前实际情况出发,对疾病和接下来的护理步骤进行剖析,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1.3观察指标
①踝肱指数:踝肱指数以0.9-1.3为正常值,记录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的变化情况并分析,;②患者情绪情况: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患者进行评分并分析,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越严重③症状改善:对比两组患者半年后的症状改善水平,将症状改善水平分为显著、有效以及无效。其中康复率计算为显著率与有效率患者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png)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患者术后护理由于周期较长,患者年龄较大,常规的护理模式对不同程度的患者采取统一护理方法,不能及时解决个人需求,因此对患者的心理及康复程度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本研究主要观察个体化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模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患者进行护理,不仅能提高治疗指标的完成度,也能帮助患者解决因疾病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使患者康复。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踝肱指数相对于对照组,在护理后更趋向于正常值;由于个体化及及时的健康宣教,使患者的心理负担更轻,长期护理后观察组康复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表明个体化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模式护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患者术后护理的过程中相对一般护理模式能对患者产生较为显著的优势效果。可能是由于个体化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模式能够做到对待患者从生理与心理两方面进行个体化护理,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全面而有效,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个体化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患者的治疗指标、降低患者负面情绪以及促进患者症状改善,且效果显著。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该模式值得学习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袁丁, 赵纪春, 王铁皓,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新指南解读及意义[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8, v.25(01):31-37.
[2] 张爽, 陈影, 王希,等. 个体化运动处方对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效果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025(001):60-63.
第一作者简介:程克静,1988年12月出生,女,安徽省芜湖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