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教育在校园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期   作者:朱娜
[导读] 目的:探讨观察健康教育在校园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效果
        朱娜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省福州市邮编:350018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健康教育在校园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汇总抽取仓山校区医务室门诊量(11168例)针对校园传染病预防工作展开研究,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为对照组,抽取该阶段346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一般健康教育;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观察组,抽取该阶段770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医健康教育;获取两组干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传染病预防知识掌握度(传染病类型、传染病表现、传播途径、防治方法)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积极洗手、生活卫生、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主动规避)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校园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学生的传染病预防知识掌握水平,可促进学生健康行为,间接改善校园传染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校园;传染病预防;一般健康教育;中医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健康行为评分
        传染病其实就是因病原体入侵人体后诱发的疾病,疾病发生后可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染,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高校为大学生群体,生活方式较为自由松散,学业就业压力以及各种不良生活方式等造成免疫系统降低,群体亚健康情况普遍,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再者,学校内人员密集,人流量非常大,往来人员复杂,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2]。因此,必须做好校园传染病预防工作,加强校园管理,尽可能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有调查研究[3]指出,想要降低传染病发生率,不仅要强化校园内管理,还需做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相关知识,促使学生主动规避传染病,从而降低学生的传染病发生风险。基于此,本研究展开了相关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汇总抽取仓山校区医务室门诊量(11168例)针对校园传染病预防工作展开研究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为对照组,抽取该阶段346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男1865例,女1600例,年龄大小18-21岁(19.65±1.22)岁;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观察组,抽取该阶段770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男4100例,女3602例,年龄大小18-21岁(19.54±1.20)岁。两组学生相关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在校园内宣传栏粘贴有关传染病知识的图画或是用画笔绘制传染病图案、文字,达到宣传目的。
观察组给予中医健康教育,结合中医体质分类情况为学生提供生活起居、饮食、运动、情志等多方面的指导,如痰湿患者应多食用冬瓜、萝卜、扁豆、赤小豆、莲子等化痰、利湿、健脾类食物,禁止使用肥甘、辛辣食物,应居住在不潮湿、干燥的环境下,衣物尽量以透气散湿材料为主,尽可能宽松穿着。日常生活中,尽可能早睡早起,不要过分贪睡。鼓励学生坚持进行运动训练,运动强度以自身耐受强度为主。如气郁质患者应该多食用荞麦、黄花菜、萝卜、蘑菇等调理脾胃、理气解郁类食物,减少酸梅、柠檬类、生冷寒凉食物的摄入,鼓励患者积极和他人相处,积极沟通交流。若存在抑郁情绪,积极和亲人、朋友倾诉。患者还可多听旋律优美、节奏欢快的音乐。患者日常生活中尽可能规律睡眠,穿柔软舒适衣物。
        1.3观察指标
(1)传染病预防知识掌握度,在干预完毕后发放自制调查问卷,主要从传染病类型、传染病表现、传播途径、防治方法四项进行评估,单项总分10分,分数越高,掌握度越高。
(2)健康行为评分,在干预后评估学生的五个方面(积极洗手、生活卫生、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主动规避),单项总分12分,分数越高,健康行为越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予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本研究数据计算,计量资料(健康行为评分)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传染病预防知识掌握度)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传染病预防知识掌握度比较
        观察组传染病预防知识掌握度(传染病类型、传染病表现、传播途径、防治方法)大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一。

3·讨论
        既往工作人员并未认识到校园卫生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认为校园人流量过大,学生难以有效管束,因此忽视了健康教育这一工作[4]。但是,随着临床医学的逐步发展,国家、社会以及公民对校园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提高校园卫生工作效果,减少校园传染病发生率成为校园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健康教育可结合常见校园传染病展开有目的、有计划的干预,还可整理所有常见传染病,可帮助学生准确辨别疾病,让学生了解疾病知识,消除可控因素,降低传染病感染风险[5]。而中医健康教育可在一般健康教育基础上,结合患者的体质情况,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养生保健方法,可从衣食住行多个方面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不良行为,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预防传染病发生,健康成长[6]。
综上可知,中医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校园传染病预防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泽伟,王金媚.健康教育在结核及乙肝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0):174-175.
        [2]蓝秀英.观察学校传染病预防中行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1):135-137.
        [3]荆文华,陈学顺,吴妤, 等.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对大学生传染病认知水平的影响[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8,29(10):721-723,封4.
        [4]张利峰,秦秀群,陈诗颖, 等.广州市公立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实践面临困境与对策的质性研究[J].全科护理,2020,18(21):2630-2634.
        [5]王楠,师会芳,巴桑泽仁, 等.高校健康校园建设:问题、机理与路径[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1):59-62.
        [6]何晓定,张展,庄建林.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微信公众号健康科普的传播效果和运营策略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0,15(3):257-259,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