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期   作者:臧敏 沈祎 吴月
[导读] 新时代背景下,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提升
        臧敏 沈祎 吴月        
        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提升。医疗卫生领域发展迅速,护理作为其中的重点工作环节,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近年来,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入职护士作为护理工作的“有生力量”,其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据实际情况来看,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工作均存在有一定的不足,无论是国内外均是如此,无法有效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当前应从实际出发,严格根据国内新入职护士的培训现状来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此来进一步提升新入职护士的专业素质,打造出具有过硬专业素质的护理队伍。本文中,笔者详细探究了国内外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及相关对策。
关键词: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
一、国外及境外地区新入职护士的培训现状
        在医疗体系中,护士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无论国内外。通过调查分析,美国对于新入职忽视有完善且严格的培训标准,在其护理专业毕业后,会成为注册护士,且许多医院的新入职护士均可享受免费继续教育,并能够参与“优秀护士实践认证项目”,可以进一步提升新入职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其次,在英国地区,对于新入职护士并不相应的统一规范化要求,而是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根据新入职护士的个人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一般情况下,英国医院新入职护士需学习半年至一年时间然后注册为健康从业者。再次,在澳大利亚,主要包括有规划轮转培训和短期集中培训,其中短期培训中也并不会“草草了事”,而是有完善的规范化培训体系,而轮转培训则更加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的特点,与其他国家相比,澳大利亚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完善性更高。对于日本,其早就建设有相应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阶梯教育系统”,会重点培养护士的职业道德素养,将其专业素质培训作为次要点。
二、我国境内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现状
        在我国,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工作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中专、大专、本科,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后可进入到正式岗位参与护理工作。在培训内容方面,因其层次的不同,培训内容及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均会重点围绕理论性知识、规章制度、职业素养、专业理论、护理技能操作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1]。另外,当前我国医院对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也采用了相应的轮转培训。但是据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医院的护士培训方法也有着较大的不足,已经不能再继续面对愈加严峻的护理形势,对此,也涌现出了许多的新型护理教学方法,如临床路径教学法、PBL教学法、目标管理法等。最后,在考核评价方面,重视采用多种考核评价方法进行综合性考核,一般可分为出科考核和阶段性考核两种,这一方法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培训的整体效率及质量。
三、国内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缺乏分层培训的培训标准
        因不同学历的护士自身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和培训的需求不相同,在接受培训时,对于同样的内容所理解的程度也就不同,所以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新入职的护士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此来充分激发出新入职护士的积极性和热情,达到预想的效果。但是据实际情况来看,教学工作中并无相应的分层培训标准。
(二)缺乏标准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新入职护士的培训中,考核评价体系非常重要,但是从调查分析来看,我国的护士教学培训中,考核评价体系也相对较为不足,因此也会影响培训的整体质量。通过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让所有护士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管理也比较系统化、全面化,有利于培养新入职护士的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精神、考勤纪律及实践能力等[2]。
(三)培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教学人员是培训工作中的重要参与者,其专业素质高低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但当前,可应用于护理培训中的教学人员素质存在有参差不齐的情况,这与师资队伍标准不统一密切相关。另外,许多教师依然在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且无法从其中“跳出”,这就使得教学效率、质量也会有所下降。
四、提高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的措施
(一)制定分层培训标准
        新入职护士是医院护理队伍中的“新生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培训模式已经不再能够适用于当前时代形势,随着其继续应用,并不能有效提升护士专业素质。因此,应当从实际出发,制定分层培训标准,以此来达到创新模式的发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根据新入职护士的学历标准来制定分层培训计划,以达到更佳的培训质量。在分层培训时,无论哪一层次,均应重视培训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操作技术,之后还应进行轮转培训,使得新护士能够认识到每一科室相关知识。
(二)完善培训内容
        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一般会进行轮转培训,如肿瘤科、内科、外科、妇产科、手术室等所有科室,使得新入职护士能够全面了解医院各科室的护理情况;同时,也可尽可能的了解医院相关护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应急预案、专科特点等,掌握相应的护理技能。目前,在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中,还应继续完善培训内容,在以上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对护理部层面、科室层面的培训[3]。如对于护理层面的培训,要教授护士相应的护理技能培训;而对在科室层面,则要重点采用个案护理、情景模拟、典型案例分析、护理查房等多样化途径来进行教学,让新入职护士可以得到更加系统、完善的培训。通过相关实验分析来看,其中选取了1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建对比培训内容的不同对其成绩的影响,通过实际分析来看,应用完善培训内容的观察组,其综合素质考核成绩优异者占比更多,详情见表1。

(三)采取多元化培训方式
        在过去,因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化、落后化,极大的影响了新护士培训的整体质量,不利于护士未来工作岗位的履行。当前,在对护理培训方式进行创新改进时,重点要放在促进培训方式的多元化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以讲堂形式开展,当下新技术发展迅速,可在引用新技术、新理念的前提下来创新培训教学模式,如可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另外也可创立相应的微信公众号,或者使用直播的方式来进行护理培训,以此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四)统一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新入职护士的规范性培训工作来说,完善且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也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更加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如要注重考核培训体系的统一性,保障考核的公平、公正,同时,每一次评价均要透明化,考核内容要尽可能的增加,如在考核其护理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新入职护士的个人素养、思想道德品质进行严格把控。
(五)提升带教人员专业素质
        前文中提到,在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工作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佳,进而较大程度的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开展。要知道,培训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带教人员作为教学工作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必须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当前,应当制定相应的师资准入制度,对于专业技术水平过硬、带教意识强、个人思想品德较高的带教人员予以准入。同时,也要对教师进行定期性的培训,以此来不断强化其专业素质。
结语:
        新入职护士是医院护理队伍的“生力军”,本文中,笔者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现状,总结出了我国护士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制定分层培训标准、完善培训内容、采取多元化培训方式、统一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提升带教人员专业素质等对策,希望可以对提升我国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林清然.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士培训课程[D].暨南大学,2014.
[2]张倩. 基于专科护士胜任力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D].第二军医大学,2017.
[3]徐园,陈亚丹,曹晶,贺茜,吴欣娟. 三级医院护士分层培训核心课程设置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4,49(08):969-9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